多舉措打擊金融黑灰產
近年來,消費金融行業金融黑灰產問題日益突出,非法“代理維權”、征信修復騙局等呈現多發趨勢,并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黑灰產產業鏈。專家表示,由于部分金融消費者權責意識和風險意識不強,對基礎金融知識和素質普遍缺乏,選擇非法“代理維權”渠道維權將導致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因此,加強以打擊金融黑灰產為核心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迫在眉睫。
要強化金融科技能力建設,精準識別非法“代理維權”。當前,從消費金融行業數字化建設看,多家消費金融機構積極利用大數據建立“黑產模型”,以應對當前頻發的非法代理投訴現象。比如,中原消費金融建立了“疑似代理”的標簽,區分場景制定針對性應對方案。同時,自主研發視頻核身、聲紋識別等科技手段——在用戶電話撥入后,系統會提取用戶的聲紋,并自動與客戶歷史的聲紋比對,觀察是否具有一致性。從準確性來看,能有效識別信息不一致的情況,輔助前端客服與催收人員提高黑產辨識力。專家表示,非法“代理維權”已經形成專業化運作趨勢,這是目前消保工作中的難點和痛點之一,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金融穩定帶來了嚴重威脅。消費金融機構通過探索視頻核身、聲紋識別等科技手段,提高黑產辨識力,將有助于打擊金融黑灰產亂象。
要完善金融法治建設,形成打擊非法“代理維權”的震懾力。目前來看,治理金融黑灰產還面臨不少的挑戰,包括認定標準不明確、案件啟動標準要求高、違法犯罪成本較低等問題助長了非法“代理維權”等亂象不斷滋生。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付子堂認為,金融行業應加快推進國家層面確定金融黑灰產的認定范圍、法律責任與處罰標準。加快建設全國共建聯防聯治反詐數據庫、黑灰產案件線索對碰平臺和金融機構數據碰撞平臺。推動互聯網平臺對賬號設置準入門檻,協助建立惡意投訴的認定、跟進、監控和監督機制,認定屬實后應及時處理并給予相應的懲罰懲戒措施。同時建立長效的監控和監督機制,保持對惡意投訴量級變化的持續監控,并對惡意投訴高發、性質嚴重的案件中的違法行為進行專項司法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機構還需不斷夯實主體責任,合理化解金融消費者的維權問題。海爾消費金融消保部負責人苗瑩瑩表示,為從源頭打擊非法“代理維權”,金融機構一方面要從完善公司治理、多元化解糾紛等方面發力,做好消保的全流程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公眾教育和風險提示,提高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鑒別能力,引導消費者理性選擇正規有資質的金融機構購買金融產品和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目前,海爾消費金融開設“新市民課堂”“消保課堂”等專欄普及金融知識,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合理消費,防范各類金融風險。
專家表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啟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活動,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政策舉措,查處了一批侵害消費者利益的典型案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面對當前非法“代理維權”亂象,消費金融行業持牌機構要與監管部門、警方等形成聯動處理機制,建立共享、互通的信息互通渠道,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堅實防火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