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大對科技型企業金融支持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時間:
小采
銀行
本報記者劉琪見習記者寇佳麗2月2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夏監管局(以下簡稱“寧夏監管局”)發文,部署行業進一步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寧夏監管局提出多條舉措,包括“根據科技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需求,針對性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充分激發企業生命力和創新活力”等。寧夏科學技術廳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當地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57家、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263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6家,連續兩年實現了較快增長。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羅啼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寧夏監管局提出的一系列舉措,深刻把握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通過機制優化、能力提升等手段,構建滿足科技型企業金融需求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對支撐我國科技強國戰略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金融服務更加精準今年1月份,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形成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并提出“根據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科技型企業的需求,針對性提供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金融服務”。談及科技型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型企業在初創期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創業指導和風險管理服務,以幫助企業穩定起步;在成長期需要更多的融資支持、市場拓展和財務管理咨詢,以助力企業快速擴張;在成熟期需要并購重組、上市輔導和國際化戰略等更加專業的金融服務,以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寧夏監管局的一系列部署有望為當地科技型企業帶來更加精準、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有力推動企業從初創到成長再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發展。通過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有助于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進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與市場競爭力,也將促進金融機構與科技型企業深度融合,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需鼓勵市場化的價值發現為科技型企業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推動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地方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比如,2月1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增強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落實省、市科創金融服務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市)通過擔保業務獎補、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科技保險補貼等方式,為科技企業提供特色化金融支持”。2月2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擴大科技信貸規模”“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業務允許范圍內和風險可控前提下,為符合條件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提供更多長周期、低成本資金支持,與財政引導性投入資金形成合力”。在田利輝看來,這些舉措能夠促進科技創新、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增強金融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未來如何更好地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高水平、更全面的金融服務,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應構建多維度評價體系,探索并設立與科技型企業內在特征相一致的授信審批新模式;根據科創企業“軟資產”豐富的特點,推廣知識產權質押、動產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針對不同企業資金需求的不同,開發定制化金融產品。此外,還需鼓勵市場化的價值發現和股權投資行為,加大對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的支持力度,更好發揮其在優質企業發掘及支持初創企業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科方得Co-Found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需要進一步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提供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階段企業的不同需求;二是加強風險控制和風險管理,確保金融服務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三是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強與科技型企業的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企業的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