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擁抱金融科技
在金融科技的全面賦能下,消費金融公司線上信貸業務快速發展,不斷推動居民消費升級,有助于滿足用戶多元消費信貸需求,助力“擴消費”。
擁抱金融科技是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要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注重金融創新的科技驅動和數據賦能,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在此背景下,以消費金融為代表的持牌金融機構積極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在戰略驅動轉型方面關注頂層設計,高效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
目前來看,居民獲取消費信貸主要有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渠道,這些渠道已經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消費金融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投放消費信貸的機理是,運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建立一種新型的信任機制。消費金融公司充分利用各種內外部數據,加強數據資源匯集歸類和加工整理,提取核心信息促進數據集成共享,基于算法刻畫用戶畫像,有助于填補征信信息空白,建立金融機構與用戶的新型信任關系,有效緩解了信息不對稱,便于信貸決策,做到數據可信,最終實現數字信任。
2023年以來,招聯金融、興業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等金融機構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在獲客、金融產品設計等方面加快數字化轉型,力爭降本增效提升消費金融服務可得性與便利性。中原消費金融總經理周文龍表示,消費金融機構發力數字化轉型,說到底是精準獲客、精細化管理等核心數字能力的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金融公司在運用金融科技的同時,還應加強數字化轉型中的風險管理,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消費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為消費者提供數字化金融服務的同時,還要切實保障消費者在金融交易中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基本權利,并確保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不被泄露或濫用。”海爾消費金融消保部負責人苗瑩瑩表示,做好消保工作是消費金融機構應盡的社會責任。
“消費金融公司通過對用戶消費行為、信用記錄等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信貸產品,進而提高數據轉化率和用戶滿意度。”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消費金融公司運用金融科技要遵守相關監管規定,確保合規經營。這要求公司與監管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及時了解監管動態,確保金融科技創新符合監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