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銀行增持頻現龍年首家花落重慶銀行
A股銀行增持潮近期此起彼伏。春節后首個工作日,重慶銀行宣布相關股東擬增持股份從而穩定股價,這也是龍年以來首家公告股東出手增持股份的A股上市銀行。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開年以來,已有多家上市銀行股東及董監高出手增持自家股票,增倉市值合計達到億元級別。同時,開年以來,銀行板塊收獲了不錯的漲幅,北向資金等也對銀行股展現出較大熱情。
多家銀行股東出手增持
2月18日晚,重慶銀行公告稱,該行擬采取由現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第一大股東增持股份的措施穩定股價。具體來看,自1月29日起90天內,相關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擬增持金額合計不低于23.2056萬元;自1月29日起6個月內,第一大股東重慶渝富擬增持金額不低于2916.9950萬元,本次擬增持金額合計不低于2940.2006萬元。
記者注意到,這是自重慶銀行2021年在A股上市以來第四次發布穩定股價措施。此前,2021年12月、2022年7月和2023年7月,重慶銀行先后三次實施完成穩定股價措施。
除重慶銀行外,開年以來,已經有多家上市銀行股東及董監高出手增持自家股票。
在上述增持行動中,有的是被動穩定股價,有的是主動增持。如滬農商行是被動觸發股價穩定措施,其公告顯示,上海久事集團、國盛資產、浙江滬杭甬三家股東將對該行實施增持以穩定股價。截至公告日,久事集團、浙江滬杭甬累計增持金額已接近此前承諾下限,國盛資產已實施完成本次穩定股價義務。常熟銀行、江陰銀行則是董監高主動增持,增持目的均是基于對自身銀行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自身銀行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銀行板塊獲資金青睞
市場人士認為,雖然股東或高管增持后不一定對相關股票價格起到立竿見影的提振效果,但真金白銀增持股份整體上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
今年以來,北向資金也在持續加倉A股銀行板塊。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收盤,近一個月申萬銀行板塊獲北向資金凈買入74.72億元,在31個申萬板塊中位列第一。而在去年四季度,北向資金曾連續減持銀行板塊。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凈買入額較高的銀行中,江蘇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均超過10億元。
多重因素推動下,今年以來,銀行板塊實現逆勢上漲。截至2月19日收盤,中證銀行指數創近五個月來新高,規模最大的銀行主題ETF“銀行ETF(512800)”累計漲幅已超9%。
對于近段時間銀行股受青睞的原因,平安證券分析師袁喆奇認為,銀行股作為能夠提供穩健分紅的高股息品種,在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階段,其類固收配置價值值得關注。截至2024年1月末,銀行板塊股息率為5.56%,股息率較無風險利率相對溢價處于歷史高位,股息吸引力持續提升。
光大證券研報稱,展望后續,刺激性舉措仍有進一步加碼空間,滬深300指數仍將發揮指數“穩定器”的作用。考慮到滬深300成份股中銀行股流通市值權重為12%,在各行業板塊中位居首位,銀行板塊或首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