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欣食品迎巨量解禁:2023年再度虧損傳統業務銷量持續下滑仍大幅擴產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浪頭飲食/郝顯
開年以來經歷股價持續大跌的海欣食品,又迎來巨量解禁。
根據公告,從3月1日起,將有7500萬股解除限售上市流通,占到公司總股本的13.495%。事實上,由于股價大跌,這次參與定增的投資者已處在浮虧狀態。
海欣食品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傳統業務銷量持續下滑。下滑背景是傳統批發市場及商超渠道人流量減少,消費習慣改變,公司不得不面臨渠道轉型的問題。而在渠道轉型及產品結構改變過程中,由于售價降低及成本增長,公司的盈利能力一再削弱。
海欣食品迎來巨量限售股解禁股價已跌破定增發行價
最近,海欣食品發布了限售股解除限售公告。從3月1日起,將有7500萬股解除限售上市流通,占到公司總股本的13.495%。
2023年8月,海欣食品完成了定增,以5.01元每股的價格發行7500萬股,募資3.76億元。發行對象包括機構和兩名自然人,定價方式為不低于定價基準日(2023年7月28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即不低于4.24元。
今年以來海欣食品股價迎來大跌,累計已跌去32%,目前公司總市值僅為23.62億元。截至3月1日收盤,股價為4.25元,已經跌破定增發行價,認購方浮虧超15%。在這種情況下,占總股本接近14%的限售股解禁,無疑會給公司股價造成進一步壓力。
海欣食品股價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是業績大降。根據業績預告,2023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00萬元至300萬元,降幅超過95%。扣非則虧損800萬元至1600萬元。
海欣食品是一家速凍食品生產銷售公司,其產品可以分為四類,分別為速凍肉制品、常溫休閑食品、速凍米面、速凍菜肴(預制菜)。
速凍肉制品是海欣食品的核心收入來源,2021年貢獻了86%的收入。2022年速凍肉制品收入下滑了3.41%,速凍菜肴則異軍突起成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貢獻了10%的收入。與此相對應速凍肉制品收入占比下滑到79.66%。
2023年上半年海欣食品傳統業務繼續熄火,速凍肉制品收入微增3.79%,常溫休閑食品及速凍米面制品收入繼續下滑,速凍菜肴則以74%的增幅帶動了公司的增長。速凍菜肴收入占比也達到接近15%。
由于占比較小,速凍菜肴對業績整體拉動作用比較有限。速凍菜肴能否一直保持快速增長,進而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還需要持續觀察。
傳統業務銷量持續下降盈利能力不斷下滑
從2021年開始,海欣食品業績就開始停滯,造成業績停滯的原因是傳統業務增長停滯。
在2021年業績預告中,海欣食品稱下游消費環境變化、現代渠道消費減少、行業競爭加劇、原材料人工能源等成本上升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公司2021年度營業收入未達預期、綜合毛利率下降、費用率上升,從而出現大幅虧損。
海欣食品傳統渠道以流通和現代渠道銷售為主,所謂的流通渠道指各級經銷商以及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專營門店等傳統銷售渠道,現代渠道則是指KA、BC等連鎖大賣場、中小型超市、社區便利店及精品超市等渠道。
2020年流通渠道和現代渠道總計貢獻了89.66%的收入(其中流通渠道貢獻62.39%、現代渠道貢獻27.27%)。到2022年,流通渠道收入相比2020年減少6.19%,現代渠道減少24.43%,這兩個渠道收入占比縮小到78.41%。
傳統渠道收入減少背后是批發市場、傳統商超等人流量減少的事實,下游消費習慣正在發生改變。
銷售停滯的同時,毛利率也在大幅下滑,2019年海欣食品毛利率達到28.97%,2020年降到24.64%,2022年進一步降至22.45%。毛利率下滑由多個因素導致,既包括成本上升,也包括渠道和產品結構變化導致的綜合售價降低。
在毛利率本身較低的情況下,海欣食品的銷售費用率超過10%,管理費用率達到7%,在預制品行業上市公司中均排在前列,這導致公司扣非凈利率處在較低的水平,2022年僅為1.96%。
目前海欣食品正面臨產品結構和渠道的轉型,需要在推廣和促銷上進一步投入,而新業務——預制菜的毛利率與速凍肉制品毛利率相當,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盈利能力勢必進一步承壓。
2023年的虧損就與此有關。根據業績預告的披露,海欣食品2023年營收仍在增長,但是渠道開拓過程中增加了相關推廣費用,維護和管理商超渠道加大了促銷政策,同時舟山騰新(浙江海欣)工廠尚處于產能爬坡期,產能利用率不足,折舊攤銷等固定支出較多,導致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銷售下滑背景下擴產能能挽救海欣食品嗎?
2020年以來,海欣食品一直在大力度擴產能。由于自身現金流比較孱弱,賬面現金比較小,擴張資金主要來自融資。截至2022年底,公司賬面現金僅1.79億元,而短期有息負債達到1.04億元,現金剛夠覆蓋短債。2023年非公開發行募資3.76億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的財務壓力。
但是隨著銷售端的產能,新建產能的消化又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近幾年,海欣食品一直在擴產能,2019年公司收購了長恒食品,長恒食品所在的連江生產基地當時準備新建10萬噸產能,預計將2022年投產。2020年,公司又通過租賃廠房的方式,新增1.5萬噸產能。
目前海欣食品總產能為11.69萬噸,在建產能達到15萬噸,在建產能是現有產能的1.28倍。2022年整體產能利用率為87.77%,和2020年相比,東山騰新工廠的設計產能在增長,而實際產量在下降。
分產品來看,2022年海欣食品傳統業務銷量均在下滑,只有預制菜銷量在增長。2023年上半年保持大致趨勢,不同的是速凍肉制品不再下滑,微增0.32%。
根據年報披露,長恒食品在建產能為10萬噸速凍魚肉制品,海欣吉強在建產能為速凍火鍋料制品和速凍面點制品,均為公司的傳統產品。在公司現有渠道和現有產品銷售陷入萎縮的情況下,新建產能能否消化,外地市場的擴張能否成功,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