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資下一站在哪里?長盛基金楊秋鵬:應用端或更可期
龍年以來文生視頻模型Sora橫空出世,也為A股注入一池春水,2月份三大指數月線均收漲,終結此前月線6連陰。3月首個交易日AI賽道持續(xù)走強,帶動指數實現開門紅,提前潛伏AI產業(yè)鏈的主題基金也表現搶眼。作為契合AI主題投資的基金產品,長盛互聯網+混合基金近來備受投資者關注。日前長盛互聯網+基金經理楊秋鵬,針對投資者關心的AI行情是否可持續(xù)、投資又該如何應對等焦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
在楊秋鵬看來,以AI為代表的新一輪人工智能產業(yè)趨勢仍在持續(xù),融合視頻、語音、文字的多模態(tài)大模型進展迅速,有望進一步推動包括智能駕駛、機器人、視頻生成等多個軟硬件應用的發(fā)展。從行業(yè)空間上看,楊秋鵬認為應用端要優(yōu)于基礎設施。
“核心的一個原因就是基礎設施經過過去一年的投入,很多云廠商的基礎設施,包括在算力方面的投入已經較多,今年可能還會采購,因為去年基數比較高,增速可能會有一些放緩的壓力。但是從應用的角度來講,因為國內大模型的進展以及應用的生態(tài),仍慢于海外”。通過近期調研,楊秋鵬發(fā)現很多上市公司在起量,主要原因就是這些企業(yè)在降本增效,“比如一些保險公司,也會使用AI模型在做代理人的工具助手,為公司降本增效;或者是一些營銷類企業(yè),通過加入AI模型削減成本,包括圖文的生成,以及下半年到明年的視頻類應用都很可能會有更多一些增量”。
對于國內AI應用端的這種變遷,如果說去年更多的是預期,楊秋鵬認為,今年或許有望看到實實在在的對于收入端的貢獻,這也符合產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節(jié)奏。因此,基于上述研判,相較于市場上其他同類,楊秋鵬管理的長盛互聯網+混合基金在AI相關的應用上配置比例相對更高,主要集中在應用端。
回顧去年四季度,長盛互聯網+便進行了調倉換股操作,針對行業(yè)細分領域景氣度變化與市場風格變化進行了組合結構調整,加大了在AI與虛擬現實應用的配置比例,對于部分市場預期較高的AI應用標的予以減倉。
楊秋鵬在四季報中明確指出,長盛互聯網+將進一步聚焦TMT細分領域包括云與終端、軟件傳媒類應用的投資機會,挖掘受益于TMT行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的細分行業(yè)領域,力爭在組合彈性上有所增強,并針對應用的發(fā)展趨勢予以進一步的前瞻把握,力爭在平衡組合整體風險的前提下,更多的把握TMT應用類發(fā)展帶來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據四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長盛互聯網+前十大重倉股主要聚焦AI+應用,傳媒、計算機占比較高,AI芯片國產化小比例配置,且基本上選的是各自賽道里偏龍頭的公司,整體質地較好,處于估值底部(處于歷史20%分位以下)。但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不會一蹴而就,AI賦能千行百業(yè)仍需要時間來驗證,反映到資本市場,行業(yè)短期震蕩也在所難免。作為契合AI主題投資的基金產品,長盛互聯網+行業(yè)配置相對集中,基金凈值也將隨AI行情起伏而有所波動。為了進一步提升投資者持基體驗,楊秋鵬介紹,在回撤控制上,主要通過行業(yè)內部的分散、選股上追求的高質地和業(yè)績確定增長,以及個股估值的安全邊際等多個層面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