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準備金率和再貼現利率下調有望推動LPR下行
冉學東
1月2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會上表示,中國將于2月5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流動性1萬億元。1月25日將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從2%下調到1.75%。
以上政策宣布后,銀行間利率債收益率快速下行,10年期國債活躍券“230026”收益率下行1.35bp,報2.4900%,再次下破2.5%關口;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收益率下行1.2bp,報2.6850%。
而最近幾日,由于此前所預期的降準降息并未兌現,1月23日,國債期貨收盤,30年期主力合約跌0.14%,結束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的態勢,10年期主力合約跌0.12%,5年期主力合約跌0.08%。
而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活躍券收益率普遍轉為上行。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重回2.50%上方,10年期現券普遍下行超1BP。在這個關口,市場更關心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市場關心的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否將穩定在2.5%上方,現在看來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而這次央行大幅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央行只是下調了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由于MLF利率是每月15日進行操作。1月15日,央行開展了9950億元MLF操作,操作利率維持2.5%不變。1月20日,LPR保持不變。
所以從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角度看,未來市場利率會下行,今天市場的反應說明了這一點,但是下月會不會動LMF和LPR利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于未來中國的利率市場,歐美國家,尤其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向,值得特別重視,這一點在央行高層的表態中可以看出來。在此次新聞發布會上,潘功勝再次重點論述了這一點。
他認為,2024年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將朝著壓力減小的方向發展,中美貨幣政策周期的差趨于收斂,這樣一個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客觀上有利于增強中國貨幣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寬貨幣政策空間。
美聯儲從2022年3月份啟動加息,到現在美國的政策利率已經上調了525個基點,達到了5.25%-5.5%,歐央行也連續十次加息,將主要再融資利率從0%上升到4.5%,目前發達經濟體,歐洲和美國的利率水平都處于一個歷史高位。美國和歐洲的快速加息對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通貨膨脹、金融市場的影響正在逐步展現。歐美的通脹已經高位回落,普遍預期美聯儲和歐央行在2024年都有可能降息。潘功勝認為:總體看,2024年美聯儲貨幣政策方向已經出現了一個轉變的苗頭。
所以對于未來的貨幣政策取向,潘功勝認為,全年GDP增長5.2%,保持了較高的增速。盡管目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等。但是就央行的視角而言,還有不少積極有利的因素。
潘功勝強調,“我們看這些問題的時候,要看得更加綜合和全面一點。”過去幾年,與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大放大收相比,中國的貨幣政策操作比較穩健。在利率方面,貨幣政策操作堅持以我為主。當前物價水平和價格預期目標相比仍有距離。11月、12月國內主要銀行下調了存款利率。再加上此次把提供給金融機構的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由2%下調到1.75%,“這些措施都將有助于推動信貸定價基準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
按此前的慣例,一般是一個月的15日,央行降低LMF,接著在當月20日,將會降低LPR報價。目前看來,2月份,LMF不一定下調,由于LPR是商業銀行自主報價產生,以上措施將很可能幫助商業銀行降低LPR報價。
筆者認為,LPR之所以下行,最關鍵的還是由于通脹處于低位,但是名義利率變動不大,因此實際利率還是向上的,這顯然不利于投資和消費需求的釋放,進一步降低LPR,是未來經濟動能的釋放的必然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