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銷售談生意時被客戶在酒水中下毒,精神恍惚后被騙上賭桌損失2萬多元
本來是在酒桌上聊業務,可酒過三巡反倒被騙走2萬多元,更糟的是,體內還檢出毒品成分。近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獲知了這起案例,兩男子因欺騙他人吸毒罪、詐騙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被法院判處刑罰。
今年5月11日,做保險銷售工作的羅先生在網上認識了一位名叫李超的客戶,李超想咨詢為孩子購買保險的事情,兩人相約見面交流。碰面時恰逢飯點,李超提議邊吃邊聊。席間,李超叫來了一名郭姓男子,稱是自己的生意伙伴,并熱情地向他推薦:“買保險找小羅。”
兩瓶啤酒下肚,羅先生就感覺自己喝醉了,意識模模糊糊,走路踉踉蹌蹌,可李、郭二人還很清醒。飯后,李超提議再找個安靜的地方聊聊保險業務,羅先生迷迷糊糊地跟著進了一家茶室,誰知這一坐下竟是上了賭桌。羅先生已記不得當晚的規則、賭注,只記得李超不停遞來飲料和茶水。幾圈牌打下來,羅先生輸掉2.7萬余元,用支付寶轉賬7筆,轉賬時掃的都是商家收款碼。
回到家后,妻子發現了羅先生的異常,平時從不打牌的他竟然在牌桌上輸掉了2萬多元,而且說話時眼神呆滯、精神迷離,這讓她更覺得蹊蹺,心想羅先生可能是被下藥了,于是立馬報警。
就在羅先生被騙的前幾天,另一位保險銷售員張先生也報了警,巧的是,他見的客戶也是李、郭二人。當天,飯桌上只喝了兩瓶飲料,張先生就已覺心慌、四肢無力、精神恍惚,仿佛醉酒了一般,于是聯系朋友前來幫忙送醫就診,李、郭二人見狀離開了現場。洗胃后,張先生的身體狀況才得以好轉,經醫生提醒可能被人下藥,隨后在朋友的幫助下報警。
5月12日凌晨,警方鎖定了冒名“李超”和“郭某”的犯罪嫌疑人李某宇、劉某。經檢測,被害人羅先生與張先生體內均含有毒品成分,與在劉某住處發現的少量毒品成分相同。涉案飯店的監控視頻顯示,飯局上劉某、李某宇二人在桌邊隱蔽處給受害人的酒水中偷偷下毒。二人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他們早已謀劃通過這種不正當方式“搞錢”。
經審查,劉某和李某宇通過事先預謀,分工合作,由一人以咨詢保險為名將被害人約至飯店請吃飯,另一人中途加入,借機在被害人酒水或飲料中下毒,致使被害人精神恍惚,隨后以打牌賭博的方式設局作弊詐騙被害人錢財。為防止被害人無法使用花唄、信用卡等方式向個人支付寶賬戶轉賬,劉某和李某宇還通過中間人介紹,獲取多個商家收款碼圖片,讓被害人掃碼付款,事后向介紹人和商家支付好處費。
近日,經浦東檢察院公訴,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劉某犯欺騙他人吸毒罪、詐騙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2年8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被告人李某宇犯欺騙他人吸毒罪、詐騙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2年9個月,并處罰金1.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