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老詐騙“套路深”請把這些詐騙案例講給你的父母
以評定獎項為名誘騙老年人郵寄作品并匯款;退休國家工作人員以介紹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幫助為名,詐騙受害人財物;以相親結婚、做保姆為名,騙取單身老年人錢財;夸大產品功效,利用取得老年人信任的方式實施詐騙。近日,陜西省人民檢察院發布了4起涉養老詐騙典型案例。
這些案件的表現形式雖各有差異,但實質上都是犯罪分子將傳統詐騙犯罪包裝在各種產品、服務之下,披著“養老”的外衣行詐騙之實。希望通過以案釋法提醒廣大老年朋友,增強識騙反詐能力,不盲目相信他人營銷推介;堅持理性消費,準確認識養老產品價值;遇事多與子女商量,通過正規公司和渠道選擇養老服務。
以“推薦作品評定獲獎”為名實施詐騙
2019年10月至2022年7月,戴雄師組織戴雄站等六人以老年文學藝術愛好者為主要作案目標,在北京租賃場地并購置電腦、電話等設備,在網上定制購買證書、獎杯、獎章、印章等作案工具,編造各類國內外文學藝術虛假獎項,以對方作品獲獎為誘餌,誘騙多名老年人郵寄作品并匯款獲取虛假證書、獎章、獎杯等,全國20余省市的1400余名受害人被騙400余萬元,戴雄師等人將被騙資金大部分用于賭博揮霍。
提醒:隨著我國加速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強。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文學藝術愛好和希望出書成名的心理,采用傳統小額匯款等不需他人幫助的方式騙取財物,這種犯罪方式既危害了老年人群體財產安全,同時對老年人心理造成嚴重打擊。
以“幫忙補辦養老保險等”為名實施詐騙
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被告人劉鳳蓮利用自己身為某文化旅游局退休職工和曾被授予省級勞動模范的身份,獲取多名老年人信任后,謊稱自己認識相關部門負責人,能幫人補辦養老保險、辦理經濟適用房等,以收取補繳養老保險費用、辦理經濟適用房費用等手段騙取12名受害人共計83萬余元。劉鳳蓮將詐騙款項全部用于個人日常花銷。
提醒:對于養老詐騙案件,應當注重強化源頭防范,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通過提出檢察建議等方式,促推行政部門優化行業監管機制,防范化解養老領域涉穩涉眾突出風險隱患,推動綜合治理與長期治理相結合,打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以“夕陽婚、做保姆”為名實施詐騙
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曹淑霞為騙取他人錢財,采取聯系和經人介紹等方式,先后以與李某某等三名老年人相親結婚或者給其做保姆為名,承諾和對方結婚或者共同生活,在騙取受害老人信任并與其相處期間,曹淑霞使用虛假姓名、虛構個人及家庭情況等,讓受害人為其還賬、索要生活費,騙取受害人李某某等人錢財,詐騙成功后立即離開對方,斷絕電話、微信等聯系方式,受害人發覺被騙后報警。曹淑霞共計騙取李某某等三人現金共3萬余元,所得贓款用于日常花銷,案發后退賠了全部損失。
提醒:隨著老年人群體增長,老年人在尋求伴侶方面的需要,成為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的新領域。
利用虛假宣傳實施詐騙
2021年4月,薛瑞學注冊成立“高壽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他人生產“高壽寶”牌暖腳寶、護腰寶等電加熱產品,通過互聯網宣傳并招募代理。張紅取得代理資格后,明知該產品為普通電加熱產品,仍按照薛瑞學的營銷手段,以免費理療體驗、贈送小禮品等方式,吸引并召集中老年人參與理療體驗,兩人多次開展養生講座,虛構“高壽寶”牌系列產品含有多種礦物質,具有治療白內障、青光眼、高血壓、冠心病及抗癌防癌等功效,逐步騙取中老年人信任,并以超出進價數倍的價格出售上述產品。
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期間,薛瑞學、張紅共向58名中老年人出售“高壽寶”系列產品111件,合計銷售金額15萬余元。一審判決前,薛瑞學、張紅陸續退繳全部贓款。
提醒:隨著養老產品需求不斷增長,不法分子以贈送小禮品、打卡集禮物、體驗銷售等方式誘騙老年人購買價格虛高的保健品、醫療器械,不僅讓受害人蒙受財產損失,更有延誤治療、危及健康的風險。
本報記者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