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處非辦提醒:警惕以“虛擬貨幣”為名的非法集資
炒的是“鏡花水月”虧的是“真金白銀”
警惕以“虛擬貨幣”為名的非法集資
隨著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炒作“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利用公眾對新生事物認知較淺,進行非法集資。日前,山西省處置非法集資領導組辦公室就此發布提醒,介紹“虛擬貨幣”非法集資特征,幫助民眾鑒別避免落入騙局。
所謂“虛擬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以區塊鏈或類似技術為支撐并以電子化方式記錄的通貨,主要包括比特幣等,是不以物質形式為載體的新型貨幣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目前不承認“虛擬貨幣”的法定地位,任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行為均屬非法。
雖然我國不承認“虛擬貨幣”,但仍有很多不法分子抓住社會公眾不了解詳情、想賺錢的心理,通過發行所謂的“虛擬貨幣”來吸收資金,涉嫌通過炒作概念進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活動。不法分子常常通過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站,面向境內居民開展非法活動,依托互聯網、聊天工具等進行交易,利用網上支付工具收取資金,風險波及范圍廣、擴張速度快,而這些非法取得的資金大多流向境外,大大增加了監管和追蹤的難度。
另外,不法分子通過公開宣傳,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為誘餌,吸引公眾投入資金,并利誘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不斷擴充資金池,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多種違法行為的特征。
那么,如何鑒別避免落入“虛擬貨幣”騙局?省處置非法集資領導組辦公室提醒,廣大消費者千萬不要輕易相信騙子編造的天花亂墜的宣傳,要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理財觀念,并注意以下五種騙術:
一、“穩賺不賠XX幣,一夜暴富不是夢”。不法分子利用人們“一夜暴富”的心理,以“低風險高收益”作為誘餌,聲稱可以低買高賣虛擬貨幣。
二、“錢包空投糖果,親測收到XX”。不法分子通過網絡釣魚,發送空投信息等實施詐騙,目的是盜取受害者錢包中的資產。
三、“云養XX就可以獲得巨額回報”。不法分子打著“云養XX”的旗號,設置典型的“躺賺”陷阱,其本質就是龐氏騙局。
四、“比特幣暴富機會沒把握住,這次的NFT一定不能錯過”。不法分子打著NFT的幌子,引誘消費者投資入局,以此實施詐騙,或利用NFT傳銷、偽造NFT等方式,進行非法犯罪活動。
五、“月收益100%,邊玩游戲邊賺錢”。不法分子借機炒作“元宇宙鏈游”,揚言“玩游戲就能賺錢”,然而其本質就是網頁游戲,實質為披著鏈游外衣的龐氏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