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監管總局全面加強監管“大消保”工作格局逐步落地
新華財經北京1月29日電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23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工作綜述。一年來,金融監管總局系統以及銀行業保險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好方向,理清思路,事不避難,擔當作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2023年,金融監管總局全面加強監管,勇扛責任擔當。其中,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是新一輪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頭戲”。2023年5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揭牌,標志著我國金融監管領域機構改革邁出重要一步。新職責新使命,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考驗。
這一年,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隨著機構改革方案的公布,總局系統全面落實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五大監管”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訂取得實質進展。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別風險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做好聯合授信試點工作的通知》等一批監管規則的陸續發布,在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同時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有例為證。“《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的發布立足于我國銀行業實際情況,是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銀行統籌好當前和長遠、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引導銀行業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業內專家做出上述評價。
這一年,監管執法震懾力持續加強——切實提高監管有效性,必須“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總局系統堅持問題導向,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實質風險,緊盯“關鍵事”“關鍵人”“關鍵行為”,切實把板子打準、打痛。
全面升級銀行“睿思”風險預警系統,推進監管大數據平臺、智能風險分析工具開發應用,不斷完善監管工具手段。提升對隱性股東、企業關聯關系等領域穿透識別能力,提高金融風險監測分析前瞻性,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運用提級交叉檢查方式,增強現場檢查效果,查實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突出風險。2023年處罰銀行保險機構4750家次,處罰責任人8552人次,罰沒合計78.38億元。
這一年,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成效明顯——各地方各有關部門出重拳打擊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處,一批違法犯罪分子受到嚴懲,非法集資年均發案量較峰值大幅下降,億元以上存案結案率大幅提升。非法集資監測“一張網”作用有效發揮,全年預警各類風險主體1200多家。非法集資源頭治理有序推進,“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防非宣傳月品牌持續打響,共組織開展各類活動100余萬場,覆蓋群眾超2.2億人次。
這一年,“大消保”工作格局逐步落地——“手機支付需留意,網絡詐騙要警惕。”“AI騙局常見套路可以分為三種。”……2023年9月15日,在北京金融街中心廣場、深圳世界之窗、云南省昆明市金碧廣場、河南政法大學等地,“2023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活動如火如荼開展。
匯聚金融力量,共創美好生活。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各類金融機構聚焦“一老一少一新”重點人群,集中開展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進商圈教育宣傳,廣泛普及金融知識,傳遞消費者權益保護理念。
同時,總局系統擴充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投訴渠道大幅暢通。健全第三方糾紛調解機制,全年調解案件31.65萬件,幫助金融消費者實現經濟利益363.69億元。曬問題、亮進度、告結果,總局系統上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主動接受人民群眾評判,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金融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