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干凈”有時可能適得其反!這些身體部位不用追求“太干凈”
近日
一個話題沖上熱搜
引發(fā)眾多網(wǎng)友熱議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講衛(wèi)生
但是
有時“太愛干凈”反倒會適得其反
這些身體部位
不用追求“太干凈”
↓↓↓
01肚臍
說起肚臍眼,很多網(wǎng)友面露難色。“味道滂臭”是對肚臍眼的最好形容,愛干凈的小伙伴自然不會放過清理肚臍眼。
但肚臍里的“泥”,其實是灰塵、汗液、內(nèi)衣的纖維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由于肚臍結構特殊,有很多褶皺,容易藏污納垢,很多人就會不自主地想要摳一摳,把污垢摳出來。
相比身體其他部分,肚臍比較嬌弱并且緊靠神經(jīng),如果大力摳挖容易刺激內(nèi)臟神經(jīng)導致胃腸道不適,還容易損傷肚臍皮膚造成炎癥,所以并不推薦摳肚臍。
02耳道
外耳道的皮膚比較薄,經(jīng)常用硬的東西掏耳朵,耳道的皮膚會受到損傷,外耳道的防御機制也會遭到破壞,一些細菌就會趁虛而入,引起外耳道炎。
在外耳道反復受到外界刺激和外耳道炎癥不斷地修復過程中,某些細胞可能會產(chǎn)生變異,從而引起臨床上常見的外耳道鱗狀細胞癌。
耳朵中會自發(fā)產(chǎn)生一定量的耳屎,醫(yī)學上稱為耵聹,有些人會時不時用挖耳勺或者棉簽去清理它們,但其實不用經(jīng)常清理。
因為耳朵本身就有自潔作用,在我們吃飯、說話,甚至打哈欠時,隨著下頜關節(jié)的運動以及體位的變化,耳屎往往可以自己排出來。
如果是油性耵聹,由于它質地黏稠不容易自己排出,有可能會阻塞耳道,當對聽力造成影響或產(chǎn)生耳鳴的時候,還是需要及時去醫(yī)院五官科做一次深度清潔的。
03鼻腔
鼻子癢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挖一挖,當然不排除有些人是習慣性挖鼻孔。
但在挖鼻孔的時候,指甲很容易損傷鼻黏膜,如果傷得層次稍深,可能就會流鼻血。
甚至有的網(wǎng)友因為摳鼻子而出血不止,直接去了醫(yī)院↓↓↓
04皮膚
有的人特別喜歡給臉去角質,雖然短時間皮膚看起來白白嫩嫩,但實際上此時角質層已經(jīng)非常纖薄。
雖不至于“吹彈可破”,但稍有刺激,比如遇到寒冷或者過敏物,皮膚就會泛紅甚至紅腫,變成了敏感性肌膚。
還有的人洗澡時追求搓出更多的“泥”,覺得這樣才是干凈。
殊不知過度搓泥,其實是剝?nèi)チ似つw的“鎧甲”,讓皮膚變得敏感脆弱,除了容易干癢,還會增加皮膚病風險。
因此有搓澡習慣的小伙伴,千萬不要“用力過猛”~
05真正需要清洗的2大盲區(qū)
發(fā)際線
首先,你肯定想不到的,就是發(fā)際線。用洗面奶后,可能會有一些泡沫殘余在發(fā)際線區(qū)域。長此以往,泡沫的微粒阻塞毛孔,也就會帶來粉刺、痤瘡之類的皮膚病。
耳廓
其次,耳廓中也有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耳廓被其中間的弧形隆起分為兩個主要的凹陷區(qū)域,靠前的叫耳甲,靠后的叫耳舟。
由于洗臉時它們在面部側邊,不易直接清洗,因此會殘留一些污垢,洗澡時可以一并清潔了。
所以,對于耳朵、鼻子、肚臍、皮膚等部位,沒事別過度清潔,它們比你想象的干凈。如果真的愛干凈,那么多關注發(fā)際線區(qū)域和耳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