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洗錢犯罪手段智能化衍生出多種新方式
時間:
小采
理財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陳杭)20日發布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打擊治理洗錢犯罪審判白皮書(2021年-2023年)》(下稱“白皮書”)顯示,犯罪分子洗錢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智能化,衍生出專業網絡“跑分”支付平臺、證券交易、互聯網交易等新型洗錢方式。
這是記者20日從北京法院打擊治理洗錢犯罪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白皮書顯示,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洗錢行為與其他犯罪相互交織,呈現出手段多樣化、規模復雜化、行為大眾化、對象特定化等特征。
其中,傳統的洗錢手段主要集中在提供銀行賬戶、協助轉移現金、購買不動產、將資產轉化為現金等方面。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金融發展模式的創新,以及中國對洗錢犯罪打擊力度的加強,犯罪分子洗錢手段越來越多樣化、智能化,衍生出專業網絡“跑分”支付平臺、證券交易、互聯網交易等新型洗錢方式。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孫玲玲表示,傳統與現代洗錢手段、方法的雜糅,使得洗錢活動變得更加復雜和隱蔽,增加了監管部門和司法機關對資金來源、性質、去向進行有效追蹤和識別的難度,客觀上加大了反洗錢工作的難度。
白皮書指出,洗錢行為的實施,離不開銀行賬戶等基本工具,為逃避監管,犯罪分子往往需要收集或利用各類賬戶,利用普通民眾法律意識淡薄或貪圖小利等因素,通過給予小額利益等方式誘使他人幫助完成洗錢過程。有人為獲得高額手續費、“好處費”等不正當利益幫助他人從事洗錢活動,從“洗白”的資產中抽成。
孫玲玲表示,2021年以來,北京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不斷提升懲治洗錢犯罪的力度和效果,共審結一審洗錢罪案件40件44人。北京法院將依法嚴懲洗錢犯罪,持續加大懲治力度,加強反洗錢合作,建立健全執法司法協作機制,開展反洗錢宣傳,引導社會公眾樹立和強化反洗錢意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