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與布局“恰逢其時”次新基金成功搶抓反彈
證券時報記者趙夢橋
截至目前,滬指已自2月初的階段性低點反彈逾13%,行情明顯回溫。同期,在低位發行并完成布局的基金也取得了較為可觀的累計凈值,顯得“恰逢其時”。
多只ETF高倉位搶反彈
據Wind數據,年內成立的基金合計有220只(非貨基,僅統計A類份額,下同)。從已經更新凈值的基金來看,其年后平均收益率達到2.29%,相比同期的大盤指數可謂表現亮眼。
具體來看,有18只基金自成立以來收益率已經超過10%,其中3只甚至超過20%,分別是中歐中證芯片產業指數A、易方達國證新能源電池ETF、華夏中證滬深港黃金產業股票ETF,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分別達到23.97%、21.33%、21.03%。以漲幅最高的中歐中證芯片產業指數A為例,該基金2月3日宣告成立,在隨后的2月5日凈值微降0.42%,但次一個交易日受益于芯片板塊大漲,其凈值大漲6.69%,此后兩個交易日還分別上漲2.22%、3.02%。在近期的反彈行情中,人工智能熱度較高,英偉達、算力租賃等概念輪番登場,使得掛鉤中證芯片產業指數的相關產品均收獲了不錯的漲幅。值得提及的是,作為一只發起式基金,中歐中證芯片產業指數A的最新份額約為1200萬元,不難推測該基金成立寥寥數日就已將倉位幾近打滿。
與中歐中證芯片產業指數A類似,成立于1月22日的廣發中證云計算與大數據主題ETF,在2月初上市后凈值也跟著云計算指數強力上漲。
從排名數據看,凈值漲幅居前的產品多以指數基金為主,這些基金普遍存在建倉期較短與建倉速度快的特征,如若幸運地發行于低點,也相對容易實現精準抄底。
部分主動產品成功擇時
在上述凈值排名中,主動權益類產品相對落后,華安睿信優選以17.58%的漲幅位居第六。
此前,華安睿信優選基金經理陸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明確表示注重“非對稱擇時”,即面臨不確定風險時,階段性降倉規避可能的下行風險,階段性看多時并不加倉,希望用擇時來規避風險,而非獲取更大收益,進而控制基金產品的回撤,提高夏普比率。因此,這只成立于1月末的基金在下跌行情中逐步建倉,并在行情底部完成了較高倉位的布局。
截至去年末,陸奔管理的多只基金第一大重倉股均為三星醫療。從走勢來看,該股并未受大盤起伏的影響,走出了獨立行情,今年年內漲幅高達42%。從過往數據看,陸奔所管產品的歷史持倉也較為均衡,且極少重倉芯片、半導體等個股。他認為,“應在配置層面上分散風險變量,不暴露在單一風險上,要充分考慮行業景氣周期、風格輪動與收斂,以及貝塔收益等因素,做到多元化布局。”
另一只具有代表性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中歐時代共贏A1,該基金成立于去年11月,但凈值在隨后的近兩個月中僅有微幅震蕩。不過,在2月初A股重挫的關口,基金經理劉偉偉無疑在底部加大了建倉的力度。2月6日,大盤反彈當日該基金的凈值上漲了5.42%,隨后一路高歌,一個多月內漲超20%。此前,劉偉偉在談及投資方向時表示,重點關注四類成長方向:一是新能源,會嘗試尋找那些格局穩固、有超額利潤的龍頭企業;二是科技,會挖掘受益于AI(人工智能)驅動的科技革命,能夠真正兌現基本面的公司;三是醫藥,會持續關注增長穩健、能夠在特定創新領域取得突破的藥企;四是消費,會篩選受益于困境反轉、有競爭壁壘的公司。
當然,也有部分產品成立了一個多月,凈值變化仍然較小,顯示基金經理在震蕩市中較為謹慎的態度。比如,成立于1月23日的大成紅利匯聚、成立于1月26日的鵬華智投800,當前凈值波動均在0.01%之內;部分年內發行的醫藥類基金以及重倉小微盤股的次新基金,業績甚至還在“水下”。
中航基金韓浩認為,從基金運作方式看,目前主題型基金、特定行業基金是市場中較為普遍的一種基金類型,主題/行業基金的特點是投資范圍不能漂移,因此與市場中各個細分主題指數的關聯度極高,在主題/行業有分化時,基金業績也隨之產生分化。
次新基金易有凈值優勢
華南某大型公募的一名投研人士認為,對于基金經理而言,震蕩行情中的主動管理,既體現在主動選股方面,更體現在擇時方面。擇時的確很難,但想在A股市場獲得良好的收益體驗,擇時又是必須的,哪怕做不到精準,至少也要感知市場的溫度,做到“模糊的正確”。
華北一位公募人士則表示,對于新基金來說,如果市場持續低迷,基金經理可以擇機入場,通過倉位來控制回撤。與此同時,基金經理還可以分批建倉,攤低買入成本,投資布局的安全邊際更高。而老基金都有倉位限制,比如股票類資產不得低于既定的比例,因此老基金所持個股的成本可能并不低。相對來說,震蕩市下新基金更容易跑出凈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