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發布ETF行業發展報告境內ETF總規模首破2萬億元滬市ETF成交額位居亞洲第一
2月2日,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創新產品部聯合匯添富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和證券公司共同編制的《上海證券交易所ETF行業發展報告(2024)》(下稱《報告》)正式對外發布。《報告》旨在匯聚行業研究力量、全方位展示全球及境內ETF行業發展情況,為行業機構、投資者了解ETF行業發展動態以及趨勢提供參考資料。
境內ETF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
2023年是全球指數化投資蓬勃發展的一年,回顧境內市場,指數化投資亦已成為境內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趨勢,境內ETF市場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數據來源:上交所、Wind,截至2023年年底,下同)。
《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年底,境內交易所掛牌上市的ETF數量達到889只,較2022年年底(753只)增長18.06%,年末市值總規模達到2.0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較2022年年底(1.60億元)增長28.13%。其中權益型ETF市值達到1.7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約占A股總市值的2%。
2023年,境內ETF市場持續呈現資金凈流入態勢,全年凈流入高達5009.36億元,較2022年(2927.58億元)增長71.11%,充分發揮了穩定市場的作用。其中,股票ETF凈流入最高,達4485.4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境內ETF增長的4508.82億元規模中,新發產品貢獻了778.96億元的規模增量,占比17.28%,存量產品規模實現了3729.86億元的增長,占比82.72%。新發產品方面,2023年境內ETF市場新增161只產品上市,發行規模合計1184.04億元。
滬市ETF成交額和規模分別位居亞洲第一、第二
基金市場是上交所重要的市場之一,《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滬市共掛牌ETF539只,規模合計15568億元,較2022年年底增長25.26%;2023全年成交額21.65萬億元,同比增長15.84%,滬市ETF成交額、規模分別位居亞洲第一、第二。
與此同時,滬市ETF市場參與度也保持穩步增長,年末持有賬戶數669萬戶,同比增長10.05%,近五年年均增長率36.13%;全年交易賬戶數862萬戶,總體上投資者的ETF持有意愿有所增強。
展望2024年,隨著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成效不斷凸顯,境內ETF市場處于難得的發展機遇期。《報告》指出,2024年,ETF行業主要發展趨勢包括:
一是指數化投資發展空間廣闊,ETF市場處于發展機遇期;二是寬基ETF持續發展,形成滬市基金市場名片;三是行業主題型ETF快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布局;四是債券ETF品種持續豐富,機制進一步優化;五是大力推動產品創新,ETF產品鏈持續完善;六是研究推動集合申購業務常態化,完善ETF配套機制;七是研究拓寬基金通平臺業務功能,落實為群眾辦實事要求;八是拓寬ETF互聯互通,積極打通全球市場;九是豐富ETF期權品種,完善風險管理工具;十是持續加大ETF推廣,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參與。
多維度服務國家戰略
在推動基金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上交所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和資本市場改革目標,持續服務國家戰略,優化市場機制。《報告》指出,為引導市場參與者深入挖掘央企長期投資價值,推動央企估值逐漸回歸合理水平,近年來,上交所ETF市場持續服務國資國企改革,央企、泛央企ETF產品布局逐步豐富。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上交所共有國企、央企ETF產品23只,規模合計454億元,投資領域涵蓋了上海國企、“一帶一路”、央企創新驅動、央企結構調整等。2023年新推出了9只國新央企系列ETF產品,截至2023年底總規模80億元,為廣大投資者分享央企上市公司發展紅利提供了更多元選擇。
而在已上市的31只央國企主題ETF中,博時基金、匯添富基金、華夏基金的管理規模位居前列,旗下央國企主題ETF的合計規模分別達108.25億元、72.51億元、51.17億元。從數量上來看,匯添富基金、博時基金管理的央國企主題ETF數量最多,均為3只。
《報告》認為,展望未來,央國企將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投資主線。一方面,國企改革持續推進,央國企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市場對于央國企的評價更加公允,央國企估值水平持續修復;最后,央國企將通過分紅、回購等方式不斷提高股東回報水平。因此,央國企具有良好的長期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