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正達撤回IPO申請650億募資計劃終止
證券時報記者康殷
3月29日上交所公告,因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先正達”)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規定,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先正達集團在官網發布聲明稱,集團基于對自身發展戰略與全球行業環境的全面考量,經審慎研究,決定撤回主板首發上市申請。先正達集團還表示:“公司將一如既往關注中國資本市場,并愿意為其健康發展作出貢獻。同時,公司將采用多元組合手段,持續鞏固提升在全球農業科技領域的領先優勢,未來在合適時機重啟上市進程。”
先正達2019年注冊于上海,主要由瑞士先正達、安道麥及中化集團農業業務組成,基于超過250年的傳承,目前主營業務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養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并從事現代農業服務。2021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先正達營業收入分別為1817.51億元、2248.45億元和1708.2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2.84億元、78.64億元和12.79億元。
先正達的上市之路頗為曲折。此前先正達選擇在科創板IPO,擬募集資金650億元,堪稱科創板設立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2021年6月30日,上交所受理了先正達IPO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經過多輪問詢后,先正達原定于2023年3月29日科創板IPO上會。但當年3月28日晚間,上交所官網公告稱,原定于3月29日召開2023年第20次審議會議取消。
2023年2月,全面注冊制落地實施,注冊制下首批主板公司已順利登陸A股,先正達也隨之重啟IPO。當年5月18日下午,先正達在公司官網刊發聲明,表示已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并同時向上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
2023年5月19日,先正達在滬主板提交的IPO申請正式獲得受理,融資規模同樣為650億元。事隔不到一月,當年6月16日先正達IPO上會,最終過會。
該次IPO,先正達IPO擬募資650億元,其中208億元用于實施全球并購項目,195億元用于償還長期債務,130億元用于尖端農業科技研發的費用和儲備,39億元用于生產資產的擴展、升級和維護以及其他資本支出,78億元用于擴展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
從A股IPO歷史看,2010年7月登陸A股的農業銀行,首發募資685億元,創出迄今為止A股史上最大金額IPO,緊隨其后的是2007年10月中國石油首發募資668億元、同年9月中國神華首發募資665.82億元,位居A股歷史第二、第三大IPO。建設銀行、中國建筑分別募集資金580.5億元、501.6億元;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工商銀行、中芯國際均募資超400億元。如果先正達最終以650億元募資,將成為2010年農業銀行之后A股最大IPO。同時,先正達也是A股史上第四大IPO,募資規模僅次于農業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神華。
但去年6月過會后,事隔9個月后,先正達滬主板IPO最終折戟。
回顧2024年IPO審核情況,終止IPO的公司數量呈現明顯增加態勢。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29日,滬深京交易所已有82單IPO終止,其中包括1家上會未通過,2家終止注冊,1家終止審查,其他終止原因多為撤回材料。
春節過后,2月19日至3月22日連續五周均未有安排首發上會,本周(3月25日至29日)目前未有首發上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