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證券:政策推動信心修復春節前后市場如何變化?
春節行情普遍上漲,熊市環境并非制約因素。回顧2005-至今春節行情:(1)春節行情普遍上漲。首先,分別對比2005年、2010年、2016年以來的春節行情正收益占比,分別為73.7%、71.4%、50.0%;其次,分別對比各區間以來的春節后行情正收益占比,分別為68.4%、71.4%、62.5%;最后,對比不同區間的統計學指標,除2016年以來的收益中位數為-0.38%,其余均能普遍獲得正收益。(2)牛熊市環境并非制約因素。首先,市場下跌均為熊市或者震蕩市環境中,但反過來熊市中僅熊市初期如2008年、2018年和2022年收益為負,而熊市中期或者末期收益仍為正;震蕩市環境中僅2016年受熔斷風險延續、2020年受疫情沖擊造成市場下跌,其余呈為上漲。其次,春節后行情并未受牛熊市環境影響,典型如2007年牛市環境下市場震蕩回落、2018年熊市初期下年后行情反轉。
風險及情緒沖擊抑制市場,基本面強勁市場上行,估值亦影響春節行情。(1)基本面角度,基本面的強勁往往能夠推動市場上行,而國內信貸增量明顯下預期經濟修復,典型如2009年、2019年;而CPI超預期表明經濟強勁如2007年,但CPI高居不下預期流動性收緊下市場下跌如2008年;但亦存在2018年和2021年經濟較強而市場并未大幅上行。(2)流動性和政策角度,流動性寬松環境下市場普遍上行,而流動性收緊則市場下跌,但流動性往往受央行政策推動,而政策亦是市場扭轉或者市場下跌的主要推手之一。(3)市場情緒和風險角度,市場大幅下跌時往往出現突發風險事件,如2008年花旗銀行業績巨虧全球市場下跌;2018年獐子島業績暴雷及美股暴跌下市場大幅下跌;2020-2022年新冠擾動,市場表現疲軟。(4)估值角度看,分別對比漲跌幅和滾動三年估值分位數、2000年以來估值分位數,相關系數分別高達-49.58%和-52.91%;即表明A股估值較高時市場下跌風險較高,而估值較低時市場上漲彈性亦較大。
當前來看,政策推動信心修復,春季躁動已開始。(1)基本面,PMI持續位于榮枯線以下,但GDP平穩增長好于預期,出口持續恢復中;短期看經濟弱修復格局不變。(2)流動性,“合理充裕”基調不變,且2月5日起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及定向降息25BP。(3)政策端,政策持續催化,國務院印發《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國資委表示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交易所發布暫停戰略投資者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出借獲配股票的通知等,均明顯提振市場信心。(4)風險端,中美摩擦持續擾動,但更多偏成長風險。(5)估值方面,當前A股估值為12.40X,滾動三年市盈率分位數為17.56%、2000年以來市盈率分位數為17.98%,均處于歷史低位。總體來看,基本面和風險端維持平穩,流動性和低估值使市場具備上行基礎,政策催化下推動信心修復;行業方向上,關注估值修復和業績穩定的個股。
流動性周觀察:本周國債收益率為2.19%,環比上周2.24%下降5.0BP,流動性維持放松;中美2年期國債利差為-2.15%,環比上周的-2.15%提升0.0BP,中美利差亦維持平穩。本周可觀察A股資金,流入端明顯轉暖,外資開始轉為回流,年初新發規模保持低位平穩提升但ETF尤其是寬基指數ETF大幅買入,但融資大幅流出使得短期壓力有所放大;流出端壓力保持平穩,股權融資維持平穩,解禁和減持維持相對低位。
風險提示:數據統計口徑誤差,經濟修復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