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再”出發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書寫中再產險建設世界一流新篇章
20年前,伴隨著中國再保險業商業化的開端,中再產險正式啟航。20年來,中再產險堅持“分散經濟風險,護航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艱苦創業、接續奮斗,從成立伊始的承保能力提供者逐步發展成為全球化、平臺化的綜合風險解決方案提供者。總資產從16億元增長至超千億元,20年累計保費收入超過4700億元,成為國內市場主渠道和中國再保險業的代表,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發展中國保險業、再保險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心懷“國之大者”,肩負再保險國家隊神圣使命
20年來,中再產險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持金融報國理念,堅定站在國家發展大局中謀劃自身發展,自覺肩負服務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使命,堅守再保險主責主業,提供堅實風險保障,充分發揮國內再保險市場主渠道作用,在參與社會治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科技創新、服務鄉村振興、應對巨災風險和守護民生福祉等方面持續貢獻力量。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鄉村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中再產險始終心懷鄉村沃土,擔任中國農業保險再保險共同體管理機構,持續加強對農業保險方面的投入,每年為“三農”領域提供再保險保障超過5000億元,守護美麗鄉村夢想。
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充分彰顯金融工作人民性。中國是世界上受巨災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再產險深耕巨災風險管理事業,積極參與和推動各地巨災保險試點工作,目前已在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率先開展巨災保險試點業務,深度參與巨災保險建設工作;“居者有其屋、居者優其屋”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最早在國內推行IDI保險的險企之一,通過多年發展,中再產險與上海市共創IDI上海模式,在北京、上海、廣州形成IDI業務規模發展,累計提供超過1900億元風險保障。
服務核工業穩健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核電在我國能源革命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再產險積極參與核保險體制建設,長期擔任中國核保險共同體執行機構,為行業參與核工業風險管理搭建平臺,實現對境內近萬億元核能資產及所有一線員工的再保保障全覆蓋,為“華龍一號”等首創核電技術提供保障,助力從核能大國到核能強國的跨越。
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讓走出去的步伐更有底氣。“一帶一路”倡議是實現各國合作共贏和互聯互通的重要途徑,中再產險發揮再保險國際化優勢,參與發起設立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并擔任管理機構,實現從工程建設到雇員保障的再保覆蓋,具備為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國海外利益提供本地化服務的能力。
服務國之重器建設,守護科技強國夢想。國之重器是保障國家安全、提升國家戰略威懾能力的重要支撐,中再產險傾力保障國產大飛機C919、國產衛星、蛟龍一號、國產航母等國家重器建設,貢獻“硬核”再保險保障,展現中國再保險業的責任擔當。
從車水馬龍的市井煙火到天空海洋的極限探索,從“一帶一路”沿線建設工地到實驗室里的科研攻堅,從悉心保障一顆顆糧食到惠及全民的各地惠民保……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各個瞬間都折射著“國之大者”“民之所望”,活躍著中再產險默默保障的身影。
強化創新賦能,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20年來,伴隨中國經濟騰飛和行業高速發展,中再產險始終堅持創新引領發展,以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和不懈的創新動力,深化經營模式轉型,推動保險科技應用,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人們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加智慧的保險解決方案。
深化科技創新應用,助力風險減量管理。巨災模型對妥善應對巨災風險具有重要作用,過去40年里,中國保險業一直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災模型。為研發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巨災模型,2018年,中再產險率先發起成立專注巨災風險管理的保險科技公司——中再巨災風險管理股份公司,先后發布中國地震、臺風、洪澇巨災模型,為保險業深度融入社會巨災風險管理體系提供重要抓手。
著力研發創新產品,滿足多樣化風險保障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風險結構日趨復雜,20年來,中再產險從服務人民美好生活出發,不斷加快產品創新步伐,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產品創新機制,設立創新實驗室,并不斷拓展外部合作,與客戶公司、科研機構建立創新協同機制,5年來,針對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醫療健康等社會關切的重點領域開展研究,落地超過30款創新產品,創新險種累計實現保費收入超過70億元。
從巨災保險到IDI保險,從國人國保到罕見病保險,從新能源汽車保險到網絡安全保險,中再產險始終將創新投入聚焦在社會和人民需要的地方,不斷實現再保險行業零的突破,發揮創新賦能作用,助推保險行業不斷發展。
發揮再保險國際化優勢,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年來,全球化進程加速演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和水平越來越高,作為中國保險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中再產險充分發揮再保險全球化的獨特優勢,從國際再保險市場的跟隨者到主要參與者,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成為溝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重要橋梁。
積極參與全球競爭,全球化布局持續完善。20年來,中再產險堅定“走出去”的步伐,不斷調整業務結構,加強穿透式管理,形成集中國北京、新加坡、倫敦于一體的三大國際業務經營平臺,逐步與境外六大洲、200個國家與地區、1000余家合作伙伴建立業務往來,2022年,中再產險國際業務保費收入達到196億元人民幣,業務占比超過30%,成為國內全球化程度較高的再保險公司,不斷推動中國再保險業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成為中國保險業全球交流的重要橋梁之一。
從離岸小份額參與到亞太地區主要報價人,從單一水險報價到多險種廣泛參與,從設立勞合社席位到推動參與國內保險業最大海外并購,中再產險正將長期積累的全球化經營經驗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助力和保障支持。
扛起新使命,書寫邁向世界一流新篇章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前進,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的時期。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深刻影響。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保險業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部署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也為我們在大變局中推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再集團制定了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的戰略目標,為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實踐路徑。中再產險將堅決扛起“建設世界一流財產再保險企業”這一新使命,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中書寫中再產險發展新篇章。
中再產險將始終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堅守再保險主責主業,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把握發展機遇,在助力金融強國的建設中筑牢發展根基,將服務國家戰略與公司高質量發展協調統一、相融并促,不斷強化再保險專業價值,全面發揮再保險作為行業“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中再產險將扎實走好數字化轉型道路,堅定不移推動數字化建設,充分發揮再保險具有平臺型公司的獨特優勢,加強直再融合、產業融合和政企融合,深化科技應用,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完善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創新公共產品與服務,實現向風險減量全過程管理轉型、向綜合風險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
中再產險將持續優化全球化發展格局,著力把握國家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的機遇,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國際競爭與合作,深度參與全球再保險業的產品技術創新、數字科技應用、行業規則制定,在應對氣候變化、助力能源轉型等領域,積極探索再保險協助全球風險治理新機制,提升中國再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
20歲的中再產險風華正茂、重任在肩,正深刻把握再保險公司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中的獨特作用和價值,服務國之大者,錨定“建設世界一流財產再保險企業”的戰略目標,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迎著朝陽加速奔跑,滿懷信心書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