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發力數字化轉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
保險業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保險業重要發展戰略,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豐富保險服務手段,拓展保險服務范圍,提升保險服務效率,形成了新型的數字化保險生態,推進保險業全面變革,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服務民生保障。
又一家保險科技子公司開業。近日,中再保險集團成立中再保數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再數科”),其定位為中再集團科技資源整合管理平臺、科技建設和運營共享服務平臺、科技服務能力支撐和賦能平臺。
“中再數科作為金融監管總局成立后批復的第一家數字科技公司,是保險行業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的重要舉措。”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副會長王玉祥表示,當前,保險業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保險業重要發展戰略,科技與業務深度融合,豐富保險服務手段,拓展保險服務范圍,提升保險服務效率,形成了新型的數字化保險生態,推進保險業全面變革,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服務民生保障。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做好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保險業現階段的數字化建設進程如何?接下來如何做好數字金融這篇大文章?
科技公司成頭部險企“標配”
按照2022年原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3月,泰康保險集團全資子公司泰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兩億元。泰康保險集團表示,投資泰康科技有限公司是推動公司保險、投資、醫養三大核心業務板塊技術創新,構建集團大健康生態鏈技術平臺,加快推動集團大健康戰略落地的重要途徑。
去年2月,中國人保和中國太保兩大頭部險企分別成立科技子公司人保科技和太保科技。其中,人保科技戰略定位為人保集團公司科技資源整合管理平臺、科技服務能力支撐平臺、科技運營共享服務平臺以及科技服務價值創造平臺,致力于建設成為行業領先的保險科技公司,全面賦能集團主業。
在中國太保“轉型2.0”戰略中,“科技賦能”被列為三大支柱之一。中國太保副總裁俞斌此前表示,“硬核科技”已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希望通過打造數字太保專業力量,引領中國太保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更早成立的保險科技子公司還有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科技、中國太平旗下的太平科技以及眾安在線旗下的眾安科技。
具體來看,平安科技致力于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科技,助力平安集團以科技創新驅動“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與平安科技不同,太平科技主要圍繞與科技企業相關的保險業務開展經營服務,既是一家科技公司,也是一家保險技術服務公司。作為中小險企成立科技公司的代表,眾安科技長期深耕保險金融領域數字化轉型,當前已規劃在全系列產品中加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AIGC)等大模型能力,深度賦能保險機構客戶數字化轉型。
在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看來,金融科技子公司作為保險公司內部的科技力量,通過引進先進的科技手段和技術,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實現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造,提高業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深化轉型需加大投入增強合作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研究報告》稱,約94.4%的保險機構已開始積極探索全鏈路數字化轉型。2021年,中國保險業信息科技投入規模約為414億元,約占行業保費收入的0.92%,這一數據雖取得歷史性突破,但對比全球水平,中國保險信息科技投入仍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保險公司科技建設仍然存在碎片化、應急化問題,欠缺系統性思維和前瞻性思考,關鍵技術應用與核心業務有所脫節,因此,保險行業仍需深化數字化轉型。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認為,保險數字化進程仍處于初期。保險數字化的直接效益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充分顯現出來。
近日,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第一屆保險科技數智大會上表示:“保險行業的數智化轉型并非孤立發生,它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和跨界合作。這種轉型涉及從信息技術的研發到應用的全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
周延禮表示,保險業應加大在數字技術應用和推廣方面的投入,成為支持國家總體發展的先鋒。他還建議,通過一系列鼓勵措施,選拔一批科技公司、保險機構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先鋒,發揮領頭羊作用,帶動更多保險公司探索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路徑,形成良好的行業合作生態。
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保險業帶來了新的挑戰。“未來,保險企業的數字化需要在提升數據的可用性、模型的可解釋性和可信任性、業務流程重組及穩健性以及與最新的監管政策同步等方面作出努力。”陳秉正表示。
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艾瑞咨詢調研顯示,雖然大部分保險機構已經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并積極開展相關布局,但散點式業務改造升級往往難以達到理想效果。這需要保險機構站在全局視角進行長期統籌規劃,在不斷完善自身底層技術能力前提下,由點及面實現從局部業務的優化升級到全域數字化的整體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