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通報2023年人身險產品情況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從業內獲悉,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通報了2023年度人身保險產品情況。其中,9家公司因豐富了產品供給受到表揚,14家公司因產品問題被通報批評。
9家公司受表揚
總體上看,2023年,人身保險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圍繞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普惠保險等領域,積極開發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保險保障需求的人身保險產品,供給不斷豐富,種類日益齊全,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持續發揮。同時,人身保險監管科技水平持續提升,產品智能檢核系統逐步優化,監管效率進一步提高。
具體來看,人身保險行業從四大方面持續豐富產品供給。
一是豐富養老、健康保險供給。例如,泰康人壽積極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太平洋人壽推出重疾一體化風險解決方案,人保健康開發新款長期護理保險。各機構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建設,加大普惠保險發展力度,滿足老幼等特殊人群保險保障需求。
二是積極服務鄉村振興建設。例如,中國人壽開發鄉村振興系列產品,農銀人壽開發“三農”專屬產品,人保健康創新設計開發專屬護理保險產品。
三是加大普惠保險發展力度。例如,中國人壽為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開發投保便捷、價格實惠的“新業態”系列產品,平安人壽針對新市民提供“醫療費用支付+就醫服務”一體化的醫療保險產品,中郵人壽針對老年人、兒童和高血壓患者等慢性病人群開發15款普惠保險產品。
四是滿足老幼等特殊人群保險保障需求。例如,中國人壽針對中老年人開發防癌疾病保險,新華人壽開發少兒產品組合,人保壽險面向心智障礙患者家庭開發專屬產品。
產品仍存四大問題
不過,部分人身保險公司存在產品設計不符合“報行合一”基本原則、產品管理不到位、精算假設不審慎、對產品智能檢核系統相關工作要求重視不夠等問題。
通報指出,在全行業共同規范產品“報行合一”,明確產品附加費用率即為可用總費用率上限,產品定價費用假設與利潤測試費用以及其他相關假設應保持內在邏輯一致性的要求下,個別公司產品設計違背精算原理,存在明顯問題。其中,中英人壽、信泰人壽、平安人壽報送的部分產品因該問題被通報。
與此同時,部分公司報備的產品在材料報送以及條款表述上違反“負面清單”及歷次產品通報中已列明的問題。其中,平安健康、信美人壽、中意保險、瑞華健康、橫琴人壽、友邦人壽報送的部分產品因該項問題被通報。
部分公司對精算技術的科學應用重視不夠,對精算人員履職獨立性保障不足,發生率表使用以及費用率設定存在問題。其中,愛心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國寶人壽、太平人壽、瑞華健康、國聯人壽報送的部分產品因該項問題被通報。
部分公司未按照產品智能檢核系統要求規范報備產品并準確填寫系統相關信息。另外,有些公司停售產品未及時在系統中變更報送。其中,德華安顧人壽報送的多款產品,條款要素表和精算報告信息表填寫內容與備案材料不一致,導致多次重復報送產品。
提出四項新要求
科學高質量的產品報備是“報行合一”工作的重要前提與基礎。通報就人身保險公司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提出四項新要求。
一是落實產品管理主體責任。各公司應當切實提升合規經營意識,認真落實產品監管的各項政策要求,履行產品管理主體責任,持續加強對產品報備工作的審核把關,杜絕出現低級錯誤。
二是提升精算管理水平。各公司要高度重視對保險精算技術的科學應用,持續加強對產品開發設計底層邏輯的研究,以利差、費差、死差管控為抓手,持續增強產品設計的審慎性。
三是規范產品開發設計行為。各公司應當以持續做好產品回溯工作為抓手,結合經營實際,及時通過停售或者重新報備等方式,管控精算假設偏差或調整產品精算假設。
四是抓好通報問題整改落實工作。各公司應當建立健全內部考核機制,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獎優罰劣,將產品通報情況作為各級產品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
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監管司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從嚴監管產品,進一步強化人身保險產品智能檢核系統的功能作用,加大產品核查力度,規范產品報備工作,全面推進“報行合一”,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