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9900萬歐元收購中意財險51%股權忠利集團積極擴大中國市場份額
合資險企轉換為純外資險企有望再添一例。據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消息,意大利忠利集團(以下簡稱“忠利集團”)近日擬以近9900萬歐元收購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意財險”)51%股權,收購完成后,忠利集團對中意財險的持股比例將達到100%。目前,該筆交易尚待監管部門批復。
自2021年3月份監管部門放開外資險企對中資險企持股比例限制后,合資險企頻頻轉換為純外資險企。受訪業界人士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合轉外”現象逐漸增多,一方面說明外資機構看好中國保險市場發展潛力,另一方面,合資轉換為純外資后,有利于外資險企優化決策流程和運營,更好貫徹執行戰略意圖。這也意味著,“合轉外”轉換完成后,相關險企的戰略、業務、人事等可能有所變化。
外資加碼中國保險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中意財險于2007年4月份在北京成立,是由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油資本”)和忠利集團合資組建的全國性合資財產保險公司,目前中油資本持股51%、忠利集團持股49%,注冊資本金為13億元人民幣。
中意財險在去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忠利集團成立于1831年,作為世界最大的保險集團之一,旗下有100多家保險及金融實體,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在此基礎上,忠利集團在全球擁有超過74000多名雇員及5500萬客戶。
忠利集團表示,此次收購是一項長期戰略投資,目的是在中國發展由集團完全擁有和控制的產險業務,擴大中國市場份額。
根據中意財險償付能力報告,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意財險保險業務收入12.39億元,同比增加36%;凈利潤2002萬元,同比增長82%;總資產20.29億元;三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2.35%,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75.24%,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BB。
此外,中意財險業務經營范圍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包括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等財產保險業務和短期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以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經營區域包括北京、上海、黑龍江、遼寧、廣東、四川、陜西。
不過,關于中意財險或將轉變為純外資險企,《證券日報》記者聯系了中意財險相關負責人,但公司目前對此暫無回應。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原副主任、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告訴記者,忠利集團擬完全收購中油資本持有的中意財險股權,應該還與中石油專屬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發展等原因有關。公開資料顯示,中石油專屬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2月份,現注冊資本60億元人民幣,是由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首家自保公司。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中意財險成為外商獨資企業之后,對公司治理、戰略、人事和業務都可能會有一定影響。公司重大事項在董事會層面的決策程序會變得相對簡單,戰略上會更為體現外資股東的意愿和預期,以前中方派出的管理人員有可能會相應調整,而之前依賴中方股東資源的一些業務可能會受到影響。
“合轉外”逐漸增多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外資險企頻頻加碼中國保險市場。2021年3月份,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刪除“外資比例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1%”的外資股比限制性規定,明確外國保險公司或者外國保險集團公司作為外資保險公司股東,其持股比例可達100%。
2021年6月份,獲原銀保監會批準后,友邦保險內地分支機構改建為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成為國內第一家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
2021年11月份,中德安聯人壽成為中國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身險公司。同年12月份,匯豐保險(亞洲)取得匯豐人壽100%股權,成為第三家成功獲批的外商獨資壽險公司。
對于近年來“合轉外”逐漸增多,周瑾表示,一方面,外資保險機構看好中國保險市場潛力,加大了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外資保險公司在市場策略上也傾向于更有控制力的全資子公司,以便簡化決策程序,更好貫徹執行總部的戰略意圖和市場布局。
李文中告訴記者,早期,我國中外合資保險公司都是雙方股東各持股50%。由于中、外股東在經營理念和經營目標上往往存在很大差別,這樣的股權結構非常容易導致雙方股東在公司董事會上發生“頂牛”,最終妨礙保險公司正常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些合資保險公司嘗試調整雙方股權比例,形成一方占優的局面,但這仍然難以完全解決雙方經營理念沖突對保險公司運營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一些合資保險公司最終采取由一方全部收購另一方股權的方案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就外資獨資險企陸續成立對國內中資險企的影響,李文中表示,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和外商獨資保險公司的增加,會對國內中資保險公司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但是并不會太大,主要是因為文化、法律、制度等差異導致外商獨資企業完全本土化難度非常大,因此很難與國內中資保險公司形成全面競爭關系。
“這也要求純外資險企加強與國內企業的合作,加強本土化人才隊伍的培養,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當然也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競爭優勢。”李文中補充道。
周瑾表示,合資險企轉化成外資獨資險企后,也面臨新挑戰,因此要特別注意發揮其股東在產品設計、精算定價、資本與風險管理、全球資產配置等領域的國際經驗優勢,并與本地市場特點及客戶需求充分結合,在專業領域實現差異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