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布局ABS
編者按:
近期,首批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擔任管理人的交易所資產證券化(ABS)產品相繼落地。險資開展ABS業務有利于滿足保險資金的配置需求,增厚保險資金的收益水平;同時,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與開展ABS業務也面臨挑戰。圍繞上述內容,本專題展開深入探討。
險資發力跨界展業ABS市場
2023年10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意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試點資產證券化(ABS)業務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保持了較高的參與熱情;12月25日,國壽資產發布消息稱,在上交所指導下,國壽資產作為總協調人、最大投資人,擬訂產品方案,投資約14.2億元的持有型不動產ABS項目“華泰-中交路建清西大橋持有型不動產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落地。有穩定現金流的ABS業務與險資屬性相適配,如何尋找優質資產以及做好風險管控是機構需要面對的挑戰。
險資看好ABS市場
2023年3月,上交所和深交所曾發布關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ABS業務的相關要求,將交易所ABS管理人范圍擴展至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023年10月18日,5家頭部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正式獲批開展試點,多家獲批業務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紛紛表示看好該業務,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腳步進一步加快。
2023年12月11日,太保資產向上交所上報的其擔任管理人的首單ABS產品獲得受理,規模為20億元的“太平洋——海通恒信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向市場推出,保險資管“管理+投資”雙重身份的ABS業務正式開閘;12月13日,國壽資產向上交所和深交所申報了中國人壽-創工融資租賃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和中國人壽-創科供應鏈資產支持專項計劃;12月18日,泰康資產也發布消息稱,其擔任管理人的首單綠色ABS產品“泰康資產-中電投租賃1號碳中和綠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得上交所受理。
此前,國壽、人保、平安、泰康等4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已報備險資ABS項目十余個,在獲準開展交易所ABS業務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主要通過中保登開展資產支持計劃。
險資ABS是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專業管理機構作為受托人設立支持計劃,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受益憑證的業務活動。除了監管機構、SPV、流通場所有所不同外,險資ABS和企業ABS在基礎資產、交易結構等方面非常類似,并且均受到相應監管機構的大力支持。據統計,2023年,中保登共登記資產支持計劃91只,登記規模超4500億元。與上一年相比,產品登記數量增加40%,登記規模增長接近50%。
有望與公募REITs聯動
首批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開展ABS業務對于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ABS有望與公募REITs實現聯動,有效盤活保險資金投資的基礎設施股權項目,進一步豐富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渠道。
頭部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對ABS和REITs業務期待已久,但在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上行及比較平穩階段,并未獲得展業機會。新業務開展有利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提升投資收益水平,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目前,保險機構在ABS和REITs業務上面臨一定的風險,需要集聚更多的優秀人才,在防范風險的基礎上把ABS和REITs業務做好做精。通過“ABS+公募REITs”,可以盤活保險機構投資的基礎設施股權項目。
ABS業務是以存量資產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通過結構化設計,并在此基礎上發行資產支持證券的活動。在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存量ABS需求大幅增加,該類業務的發展前景也較為廣闊。
基于保險資金運用穩健、厭惡風險、偏好優質主體的風格,目前已經注冊/登記的產品中,險資ABS發行主體(即原始權益人或重要增信方)多以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為主,且單期注冊/登記規模一般體量較大。
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保險資金規模龐大,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與ABS業務,能夠豐富ABS產品,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元化、更高效的融資渠道,降低市場整體融資成本,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對保險資金自身配置而言,國內市場可選擇的長期資產相對較少,與保險資金運用的長期匹配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缺口。ABS業務拓寬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有利于險資機構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降低風險,提高資產配置效率。
近年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趨緊,部分公司也面臨流動性壓力,有將投資的不動產資產盤活的需求。ABS業務有助于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金運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開展ABS業務時,需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基礎資產質量的把控,嚴格交易結構設計,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利率風險、信用風險等方面的評估分析,提升ABS產品的安全性。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獲批開展交易所ABS業務,既有利于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也有利于險資機構拓寬投資范圍,提升投資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