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熱”有望帶火滑雪保險
近日,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暨法中文化旅游年開幕式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盛大舉行。這個冬天,火出圈兒的哈爾濱直接把東北的旅游板塊上市公司股價“帶飛”,本屆冰雪節的百余項特色冰雪活動,將對哈爾濱的經濟發展起到正向拉動作用。無獨有偶,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舉辦地之一,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各大雪場迎來絡繹不絕的滑雪愛好者,當地酒店接連爆滿。
“冷資源”著實撬動了“熱經濟”。《金融時報》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今年元旦假期,冰雪游預訂量同比增長126%,哈爾濱、長春、烏魯木齊、張家口等成冰雪游熱門目的地。根據亞洲數據集團《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3)》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冰雪運動產值將達8900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1萬億元,占中國體育總產值的20%。2023年雪季,中國冰雪旅游人均消費預計達2530元。
不過,在冰雪消費市場愈加火熱的同時,研究也表明,滑雪已被列為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運動之一,因冰雪運動引發的人身意外事故不容忽視。專家建議,民眾在享受冰雪運動之時,也要為高危運動添一份保障。
冰雪運動保險市場逐漸壯大
此前,我國冰雪類保險種類不夠豐富,而2022年北京冬奧會帶動了冰雪運動興起,許多保險公司以此為契機,發展冰雪旅游運動相關保險產品。
根據冰雪運動事故涉及的責任主體不同,目前市場主要保險種類包括場所公眾責任保險、組織者責任保險、滑雪人員意外傷害保險、滑雪賽事保險等十余個險種。
從保險公司在售的產品來看,部分意外險產品將冰雪運動包含在保障范圍之內,保額基本在10萬元至30萬元不等。一些保險公司推出了專屬滑雪保險產品,主要承保包括滑雪、滑冰等運動在內的高風險運動。多數保障責任涵蓋意外受傷產生的醫療費用責任內可賠付、骨折一次性高額賠付、人身意外保障、緊急救援服務等。
還有保險公司將冰雪運動的風險保障歸納于旅游保險之中,在旅途保障的基礎上,增加包含滑雪、潛水、登山等高風險運動的保險保障。例如,中國人保推出了“冰雪優游保”境內旅游保險,可承保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的意外傷害等風險,且擴展承保了滑冰、滑雪兩項高風險運動。
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表示,現如今,我國民眾特別是“90后”“00后”總體上有著不錯的風險意識與保險意識。超過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是冰雪運動保險市場發展的一大機遇。
盡管當前冰雪保險市場在不斷壯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也指出,相較成熟的保險市場,我國專門針對冰雪運動和專業體育運動的保險還不夠發達,有必要成立專門的體育保險公司來開拓這項業務。“這件事情應以一個長期的心態來做,不管是產品、風險管理技術,還是人力的積累,要讓專業的團隊做專業的事,為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為冰雪運動發展提供更完善的保障。”
李文中認為,保險公司要優化保險產品的責任與保額設計,特別是要做好冰雪運動主要風險的保障,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要根據冰雪運動的特點做好保險產品銷售渠道建設,除了利用互聯網平臺之外,還要加強與冰雪運動經營場所的合作,提高投保率。
怎樣選擇適合的保險產品
在人們享受冰雪運動帶來的歡愉之時,因滑雪、滑冰受傷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事件不在少數,“雪道盡頭是骨科”的調侃道出了滑雪愛好者的辛酸。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消費者能意識到通過購買保險來分散風險,不過,部分民眾認為只要購買了意外險,滑雪期間遭遇意外事故保險公司都能賠。但事實并非如此,普通意外險往往不包含滑雪等高風險運動的保障責任。
保險經紀人李女士告訴記者,判斷一款意外險中是否涵蓋滑雪,核心不是看保險產品宣傳,而要仔細查看《保險條款》。比如,某公司推出的一款“全年無憂意外保險”,在保險條款中的“高風險運動”一詞釋義中明確列出了滑雪、滑冰,并注明從事高風險運動期間該保險公司均不承擔任何意外事故賠償責任。也就是說,該保險將滑雪、滑冰運動的保險責任進行了免除。
在選擇滑雪相關保險產品時,多位保險顧問建議,消費者要重點考慮意外身故、傷殘、意外醫療、醫療運送、醫療及住院直付等多項責任保障。不同保險產品的理賠范圍有所不同,有些產品只報銷社保范圍內用藥,有些產品可報銷社保范圍內和自費部分用藥。由于大部分雪場遠離市區,滑雪意外事故還存在救援需求,在購買保險時,也要關注產品是否涵蓋緊急救援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滑雪場的門票包含保險,通常被稱為滑雪場責任險或公眾責任險。但此類保險通常只覆蓋因滑雪場管理不善、設施缺陷等原因導致的傷害和損失,而對于游客自身疏忽或故意行為等個人原因導致的傷害和損失,保險公司可能不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在購買門票時,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了解保險的具體保障范圍和免責條款,以免發生理賠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