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第四套生命表呼之欲出:養老類年金險將迎漲價保障類產品降價
財聯社1月10日訊第四套生命表征求意見的消息一出,牽動著市場關注的目光,大家最關心的莫過保險產品價格的變動了。
據財聯社記者從業內獲悉,近日,中國精算師協會向各人身險、再保險公司下發《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23)》(以下簡稱“2023版生命表”)的征求意見稿并征集意見。據了解,2023版生命表包括全國經驗生命表3張、大灣區專屬經驗生命表3張、單一生命體表1張。
中國精算師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相關理事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與2016年發布的第三套生命表對比,2023版生命表的一大變化是保險人群的死亡率明顯下降,預期壽命有所提高。如果使用2023版生命表為人身險產品定價,保障類的壽險產品保費將會更加便宜,而對于覆蓋長壽風險的養老類年金險產品,保費則會略微上漲。
人身險生命表再迎修訂:保障類產品將降價、長壽養老類年金險漲價
“生命表”又叫“死亡表”或“死亡率表”,是對相當數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齡)開始,直至這些人口全都去世為止的生存與死亡記錄。其對人身險公司的產品定價及法定責任準備金計提有著重要影響。
據了解,我國最早的一套生命表是《生命表1990-1993》。此后,為順應人口死亡率與預期壽命的變化趨勢,基本每10年就會修訂一次生命表。
2005年12月19日,原保監會正式公布《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00-2003)》,這是我國的第二套經驗生命表。目前,我國保險業正在使用的《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這是我國的第三套經驗生命表。
業內人士介紹,與第三套經驗生命表相比,2023版生命表的一大變化是死亡發生率大幅降低20%左右。具體來看,以非養老業務一表為例,平均來看,2023版生命表各年齡段男性死亡率只有第三套的78.5%,女性只有72.4%。
而以養老類業務表為例,2023版生命表的死亡發生率只有舊版發生率的80%。
從預期壽命看,第四套生命表的預期壽命也較第三套有所提高,大多在2歲左右。以CL1(2023)表為例,用于健康險與定期壽險與杠桿壽險定價,男性預期壽命為78.4歲,提高2歲,女性預期壽命為84.5歲,提高2.8歲。
以CL2(2023)表為例,用于增額壽險與非養老年金類型的儲蓄險定價,男性預期壽命為82.1歲,提高1.7歲,女性預期壽命為87.9歲,提高2.5歲。
以CL3(2023)表為例,用于長壽風險高的養老年金定價,男性預期壽命為85歲,提高1.9歲,女性預期壽命為90.6歲,提高2.5歲。
“如果使用新版的生命表為保險產品定價,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等風險保障類的產品保費會更加便宜,而對于覆蓋長壽風險的養老類年金險產品,保費則會略微上漲。”業內人士表示,相應的,對人身險公司而言,保障類產品的責任準備金計提會減少,而年金類產品的準備金計提則會相應增加,這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與業務引導都會產生影響。
大灣區專屬壽險保費將低于全國版,險企將系統梳理人身險產品發生率使用情況
生命表是壽險業的基石和核心基礎設施,自1693年人類第一張生命表誕生起,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生命表的發展演變史就是一部壽險行業發展史,沒有生命表就沒有現代壽險業。
據悉,2023版生命表包括全國經驗生命表3張、大灣區專屬經驗生命表3張、單一生命體表1張。
3張全國經驗生命表,分別為非養老類業務一表男女表,簡稱CL1(2023);非養老類業務二表男女表,簡稱CL2(2023);養老類業務表男女表,簡稱CL3(2023)。
3張大灣區專屬經驗生命表,分別為非養老類業務一表男女表(大灣區專屬參考),簡稱CL4(2023);非養老類業務二表男女表(大灣區專屬參考),簡稱CL5(2023)。養老類業務表男女表(大灣區專屬參考),簡稱CL6(2023)。
其中,大灣區專屬經驗生命表基于出單且被保險人或投保人常駐于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的保單和理賠數據編制。
相比全國版本低,大灣區專屬生命表的死亡發生率只有全國版本的80%。在精算視覺創始人牟劍群看來,這也意味著如果和舊版的生命表對比,大灣區的專屬生命表相當于直接在死亡率上打了6-7折。因此,大灣區以后專屬的壽險產品會比全國版本更加便宜,凸顯了我國保險業在大灣區的戰略導向。
牟劍群表示:“2023版生命表征求意見稿開始征求意見,同樣也意味著監管部門已經開始著手管控死差損風險。之前監管部門下調人身險產品3.5%預定利率與推行報行合一,管控的分別是利差損與費差損風險,如今看起來死差損的風險也一樣會受到監管,監管力度的確是在不斷收嚴的。”
據悉,2023版生命表擬用于規范人身險產品的定價和評估等工作,征求意見稿提出,各人身險、再保險公司應對現有人身保險產品發生率的使用情況進行梳理,并將對相關產品定價、法定責任準備金影響的測試結果于1月22日前反饋至中國精算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