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服務新質生產力杭州銀行持續擦亮科技金融特色名片
潮新聞客戶端通訊員杭萱記者俞萍麗
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杭州銀行積極投入金融資源,加強創新驅動,聚焦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在科技金融領域向新而行,加速破圈,服務培育新質生產力跑出“加速度”。
創業早期的科創企業大多是中小微企業,杭州銀行深入踐行金融為民理念,發揮普惠金融服務經驗,培育和扶持科技企業茁壯成長。
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該企業以大模型為基礎,以智能語音交互、知識圖譜等全棧AI技術為核心,為用戶提供對話式AI產品服務與綜合解決方案。
杭州銀行與該人工智能企業的聯系始于2020年。科創金融事業總部在走訪中了解到企業子公司的融資需求,結合人工智能企業特點和當地政策,為其上海總部辦理了1000萬元貸款,這是該企業首筆貸款,同時還通過知識產權質押,并運用區域貼息政策,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此后,憑借專業的科技金融服務,杭州銀行與客戶長期保持合作關系,4年來,除信貸合作外,杭州銀行科創金融事業總部更積極發揮渠道生態圈優勢,在2企業D3輪融資時,協助推動杭州富陽當地招商引資,助推企業子公司落地富陽。2023年,企業步入港股上市關鍵期,雖然有融資款支持,仍需一定資金補充日常的流動,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基于多年來的深入合作和對企業前景的認可,杭州銀行科創金融事業總部為企業提供了4000萬元授信支持。“杭州銀行的支持十分及時,有效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是杭州銀行陪伴科創企業成長壯大的一個縮影。截至2023年末服務的科技型企業已超過1.25萬家,累計信貸投放超1750億元,其中95%以上客戶為民營企業,75%以上為小微企業,首次獲得銀行貸款客戶占比超過1/3。15年時間,杭州銀行為科技創新、人才創業企業提供從初創期到上市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
堅持“三專一創”發展理念
杭州銀行科技金融領域起步探索較早,2009年,該行在省內設立了首家科技支行,成為國內首批構建科技金融體系的銀行金融機構之一。15年時間,杭州銀行為科技創新、人才創業企業提供從初創期到上市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逐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概括起來就是專營、專注、專業、創新“三專一創”的發展理念。
專營即堅持機構專營。在組織架構層面設置專營機構,去年該行進一步調整優化全行科技金融組織架構,以“總行統籌、條線主導、機構主戰”為總設計思路,成立“科創金融事業總部”,下設北上深杭等8家區域科創中心,打造扁平化的敏捷組織,單列預算考核,單獨風控審批,從組織層面解決體制機制問題;專注指的是行業要專注。選擇生命健康、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重點賽道做產業鏈金融,聚焦細分行業做看得懂的業務;專業指的是團隊要專業。專業創造價值,已經連續6年開展科創行業分析大賽,形成行業知識沉淀,通過系統培訓和導師帶教,目前已經打造了一支500人左右的既懂產業又懂投資的科技金融人才隊伍,成為做科技金融最核心的力量。創新指的是產品要創新,提供的產品必須要匹配客戶的輕資產特征,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不斷迭代科技金融的業務模式
從最初的1.0到2.0,杭州銀行科技金融目前正向3.0發展模式進階。
1.0是起步階段,著重依靠政府扶持企業名單進行獲客;2.0著重圍繞創投機構去服務被投企業,貸款投向偏重有科技含量、有成長性的科創企業;3.0是標準復制階段,在1.0和2.0基礎上,更多依靠數據與專業驅動,科技金融實現提質擴面,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對中小微科技企業的作業模式更多的實現從“非標到標”的轉變,一方面要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建立科技金融信貸模型,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行業研究成果,細分賽道,做行業專家,積極推進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通過專業和數據驅動,實現從“非標業務”到“標準業務”的轉變。
此外,圍繞人才創新創業也是科創金融、普惠金融很重要的一部分,杭州銀行堅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精準服務科創人才和新質生產力,有效提升科技金融的覆蓋面、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