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科創技改
4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為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據了解,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是對原有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政策接續,在總結兩項工具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完善,支持金融機構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更好滿足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領域的融資需求。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央行發布的2023年12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情況表顯示,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均已到期,利率均為1.75%,額度分別為4000億元和2000億元。央行在總結兩項工具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完善,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
“本次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持了1.75%的利率,顯著低于當前MLF2.5%的利率,將直接有助于支持范圍內的21家銀行降低負債成本。一方面可以將存量的相關領域貸款進行申報,獲取低成本再貸款;另一方面可以為新發放的相關領域貸款降低成本。”溫彬表示,當前我國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五篇大文章”的發展,這將成為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主要貸款投向,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設立將有助于銀行的可持續穩健經營。
此次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介紹,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申請,參考行業主管部門提供的備選企業名單和項目清單,按照風險自擔的原則,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及發放貸款條件。金融機構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中國人民銀行對貸款臺賬進行審核,對于在備選企業名單或項目清單內符合要求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
“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將市場化原則與支持政策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支持服務科技創新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的積極性。”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
中國人民銀行表示,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設立將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在自主決策、自擔風險的前提下,向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重點領域的數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表示,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持高端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繼續實施支持碳減排的再貸款,進一步擴大支持領域并增加規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一季度例會指出,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
對此,溫彬預計,央行后續將持續發揮結構性工具的政策引導作用,加強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等領域的金融支持,繼續推動我國經濟企穩向好發展、新舊動能轉變和風險有效化解。
“中小銀行對市場和客戶需求響應快,在產品和服務創新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是支持科技創新和設備更新特別是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重要力量。”董希淼建議,下一步對再貸款政策的優化,可考慮將優質中小銀行作為發放對象,更好地支持中小銀行發揮體制機制靈活等特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科技創新周期較長、不確定性高,建議適當延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的期限,或增加展期次數,以更好地匹配科技金融發展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