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東莞農商行APP未按要求整改被通報
繼天津農商行后,又一家農商行APP被通報。
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廣東省通信管理局日前公開通報18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APP,其中東莞農商銀行APP在列。
根據通報,東莞農商銀行APP所涉問題包括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以及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應用來源為“應用寶”。
“被通報的APP應在4月8日前完成整改及反饋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將依法依規采取下一步處置措施,切實維護APP用戶合法權益和網絡安全秩序。”廣東省通信管理局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東莞農商銀行前身是東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21年9月,該行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股份代號:9889.HK),成為全國第13家上市農商銀行、H股第4家上市農商銀行,也是東莞市首家上市地方法人金融機構。
除了APP的整改問題,該行近期發布的最新業績也不太如意。
3月26日晚,該行發布2023年年報,去年全年,東莞農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32.6億元,同比上漲0.18%;實現歸母凈利潤51.61億元,同比下降12.99%。截至2023年末,東莞農商銀行資產總額7088.54億元,同比增長7.78%。
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東莞農商銀行不良貸款額43億元,同比上漲49.79%;不良貸款率1.23%,較上年末上漲0.3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08.3%,較上年末下降65.53個百分點。
此外,2023年,東莞農商銀行三項資本充足率指標均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末,東莞農商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3.62%,較上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13.65%,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5.85%,較上年末下降0.13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東莞農商行前,已有多款銀行類APP因侵害用戶權益遭點名。
就在今年3月,天津農商行APP被通報。彼時,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指出,天津農商銀行APP(版本6.5.0,應用寶)涉及二項違規行為,首先是隱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包括委托的第三方或嵌入的第三方代碼、插件)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等,涉嫌隱私不合規;其次為App頻繁自啟動和關聯啟動。
去年12月,山西省通信管理局發布關于侵害用戶權益行為19款APP的通報。根據通報,曲沃新田村鎮銀行APP存在未明示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未合理申請使用權限的問題。
11月,浙江泰隆商業銀行的APP“泰惠收”遭到工業和信息化部通報,所涉問題包括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以及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
9月,根據上海市網信辦通報,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旗下“買單吧”App因強制收集非必要個人信息、未提供用戶主動勾選服務協議、隱私政策內容不完整、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被點名。
6月,重慶市通信管理局網站發布消息稱,瀘州銀行旗下APP“瀘貝爾”存在的三項問題,一是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二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三是APP頻繁自啟動和關聯啟動。
而在此之前,山西省通信管理局指出,山西銀行開發的“山西銀行”3.4.2版本APP首次運行,用戶同意隱私政策前,私自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晉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晉商銀行”5.0.0版本以及山西省農信社旗下的晉享生活App4.1.04版本未在隱私政策中逐一列舉說明第三方SDK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
4月,蘭州銀行APP因APP、SDK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被點名。同時,蘭州銀行企業版APP亦因APP、SDK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被通報。
3月,根據工信部消息,吉林銀行旗下APP因“存在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的問題同樣被通報。
一位銀行信息科技部從業人員指出,APP作為移動端重要銀行服務形式,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趁手的工具,使用APP開展金融交易,獲得金融服務與產品時,卻也被APP記錄個人數據,必須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以免泄露用戶隱私,對其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危害。
“銀行業APP使用中,可結合實際情況,通過實施區別監管、審查信息委托方、加強風險防控的方式,以客戶為主,遵循個人信息保護標準,從而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上述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