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環境商會李其林:轉型升級是當下所有環境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清新環境(002573)總裁李其林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各項數據和市場表現看,受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環境產業處于大規模基建熱潮退去之后的調整周期。一方面,行業增量空間相對有限,傳統環境市場需求趨于穩定,整體面臨增長慢、盈利難的困境;另一方面,傳統的產業模式進入瓶頸期,很難在現有機制和模式下尋求新的增長點。轉型升級是當下所有環境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總體來看,環境產業正在經歷“業態升級、模式重組、格局重構”的大趨勢,技術創新和資產整合也在推動產業要素的再分配。
李其林認為,對環境企業而言,要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中,找準自身在生態鏈的位置。頭部企業通過資本優勢構建綜合環境服務平臺,并通過技術革新的引入和應用持續提升平臺綜合效率;中小企業最好的方向就是走好專精特新之路,打造細分賽道的差異化競爭力。
新一輪以綠色、低碳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環境產業要真正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抓住‘雙碳’目標帶來的發展機遇。”李其林說。
近日,市場期待已久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正式重啟。《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李其林表示,可以預見,碳咨詢與管理業務未來將會創造巨大的市場機遇。一方面,通過創新技術手段與方法學標準化過程,實現碳減排在各領域、各環節的科學實現;另一方面,推動企業開展碳減排管理,包括標準制定、碳減排核算、碳資產管理、碳交易等工作。此外,全面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的發展,通過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金融工具,實現碳價值管理與業務發展的相互賦能。
近年來,生態環境領域也在積極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數字技術的運用,提升產業效率,為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作為數字經濟的前沿領域,數字資產將來也會成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橋梁。”在李其林看來,未來,無論是提升資產質地改善公司報表,還是實現數字資產交易變現,數字資產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價值挖掘與應用也具有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