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華公司,連發聲明
作者丨肖瀟
編輯丨王俊,江佩佩
3月1日晚,劉德華公司發布嚴正聲明,鄭重提醒各方人士提高警惕,避免落入AI語音合成技術騙局。
網友紛紛參與討論,提醒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受騙”。
記者發現,深度合成技術最近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在社交平臺上,有人設、有標簽、有顏值,仿冒真人的博主在成批涌現,小紅書、抖音已經紛紛出手。
劉德華公司嚴正聲明提醒,警惕AI語音合成騙局
3月1日晚間,劉德華電影公司@映藝娛樂連續發布兩則嚴正聲明:
近期,部分網絡主體假借劉德華先生粉絲會之名義開設小紅書賬號:HZJLB20080618,并通過網絡平臺組建群聊,邀請歌迷成為會員,甚至仿冒“華仔天地”官方網站,通過其盜版網站“華仔俱樂部”(www.awc618.co)散布關于劉德華先生2024年演唱會相關不實信息,同時向消費者收取演唱會門票的訂金,造成了惡劣影響。
另一則聲明鄭重提醒各方人士提高警惕,避免落入此類AI語音合成技術的騙局。
大批AI“假人”涌入社交媒體
十幾秒完成換臉
當OpenAI發布Sora的演示視頻時,許多人感嘆,未來虛擬和現實的邊界將被徹底顛覆。眼下Sora還沒落地,AI博主已經走進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深度合成技術的影響比想象中來得更快,也更悄無聲息。
記者發現,在社交平臺上假裝真人的AI賬號,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人設各異的顏值博主,比如女大學生、純欲風美女、男體育生、單親媽媽;另一類是外國人。他們的分享內容主要是自拍,半身照、皮膚清晰透亮、場景多變,視頻也多由靜態圖片拼接而成。
在社交平臺上,娜塔莎是一名定居中國的31歲俄羅斯人,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喜歡分享俄羅斯美食,定期直播帶貨。她的賬號“娜塔莎進口食品”有二十萬粉絲,看起來是無數開店網紅中的一個。
但實際上,娜塔莎的所有內容都由AI生成。她的臉來自一位烏克蘭視頻博主OlgaLoiek,后者在YouTube的粉絲剛過一萬。“中國有人把我克隆了。”OlgaLoiek把這一發現發到YouTube上,引發了熱議。
另一個案例,董宇(化名)從去年5月開始運營一個AI美少女的小紅書賬號,他告訴記者,當時AI顏值博主就已經很普遍了。不過,彼時大家更熟悉的是AIGC寫真,或者模仿網紅、明星。現在不管是生成質量還是風格,都更貼近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
用AI憑空生成一張寫實風格的圖片,需要多次輸入具體的形容詞(比如動作、場景、衣服),再用插件修改局部,達到沒有“瑕疵”的標準常常要兩到三個小時。調用大模型次數多了,還面臨充值付費。相比之下,換臉AI只需要十幾秒就能生成一張非常自然的圖片,幾乎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能,能批量生產,成本逼近為零。
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帖控訴,AI博主盜用了自己的生活照,有的是保留身體用AI換臉,有的是把臉挪到AI生成的身體上,這也許揭示了許多AI博主“逼真”的一個主要原因。
博主@陳也被網友指出由AI合成
用逼真的視覺收割一定粉絲,主要為了帶貨。據新抖數據統計,近30天,“溫柔”“小姨妹”等賬號的累計預估帶貨金額在5萬元以上。
此前抖音發布公告,打擊利用AIGC技術創建虛擬人物仿冒真人的內容。小紅書也在近期清除了一批AI仿冒博主的賬號,并推出AIGC社區主張,強調不能用AI技術虛構使用體驗以商業變現。
對于早已使用AI技術帶貨的電商行業,AI博主是對AI數字人一次技術的簡化、玩法的升級。在AI數字人全面介入商品宣傳、銷售、交易環節的當下,商業變現之路伴隨哪些法律風險,同樣值得討論。
AI帶貨的紅線在哪?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分析,用AI冒充真人帶貨,是一種降低成本、簡化流程、尋找變現路徑的新方式。隨著技術演進和商業模式的變化,用AIGC進行低成本逐利的行為會越來越多。
董宇的AI美少女賬號流量不小,每條AI內容少則有一百,多則有幾千的互動數。不過董宇表示,由于內容明確標明了AI創作,幾乎沒有商家考慮合作帶貨。對于他這樣的AIGC博主,“最直接的變現方式還是賣課,但賣課肯定走不遠。”
2月22日,曾靠賣課海撈5000萬元的“AI教父”李一舟所有課程被平臺下架。許多消費者投訴“課程太水”,完全可以從免費渠道中學習到,其推廣的大模型也被發現涉及合規問題。
而帶貨看起來是一條跑得通的商業路徑。電商行業的從業者已經嘗試了不少AI+帶貨的玩法。比如,第四批通過國產大模型備案的初創公司摹小仙,主要就為電商提供AI模特。此前謝霆鋒的美食品牌使用AI虛擬的數字人直播,在抖音的日均成交金額達到16萬元。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AI數字人的發展領域還將進一步拓寬,預計到2025年核心市場規模達到480.6億元。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飛律師在采訪中告訴21記者,與AI數字人相比,AI假冒真人最核心的不同是非法盜臉,侵害被假冒人的肖像權。
此外,虛假宣傳是用AI技術帶貨值得共同關注的問題。在廣告推廣的過程中,涉及歪曲事實、虛假宣傳、產品質量等問題,將涉嫌損害消費者權益,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
舉例來說,用AI模特試衣時,通常能夠真實呈現衣服的顏色、款式、尺寸、花色等情況,達到與真人模特試衣相近的效果。但如果用AI模特強調護膚產品的滋潤、美白效果,可能涉及誘導消費者,甚至涉嫌虛假宣傳。王飛表示,虛構是將不存在的產品效果通過渲染方式做出來。這也為電商行業敲響警鐘,使用AI技術時需要謹慎選品。
王飛提醒,《網絡主播行為規范》規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虛擬主播及內容,參照本行為規范。換句話說,對于電商行業的AI虛擬人物,應參照真人主播的管理規范。在言論合規、產品合規、知識產權合規、廣告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等層面,都需要注意合規要求。
警惕AI金融詐騙!小紅書、抖音紛紛出手
據記者了解,在深度合成技術的加持下,制作未經授權的真人數字復制品變得非常容易,也更難識別。在此之前,心存不軌者不僅僅向普通人的錢包伸手,還瞄準了色情傳播、金融詐騙:
今年1月,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公開與運動員的戀情,有人趁機用AI合成圖片,生成以運動員休息室為背景的露骨照片。這一合成照片在X(前Twitter)上的瀏覽量高達千萬次,盡管賬戶隨后被暫停,但內容仍然被瘋狂傳播,X隨后直接封鎖了“泰勒·斯威夫特”的搜索詞條;
香港近日偵破了一起換臉詐騙案,詐騙者用YouTube、X等社交軟件收集了公司高管的音視頻資料,并用深度合成技術換臉、提前生成視頻,在Zoom在線會議上成功欺騙了公司職員,涉案金額達到2億港幣。類似的換臉經濟詐騙案在去年層出不窮。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沈括指出,面對快速迭代的AI技術和涌現的AIGC內容,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標注AI內容,即對內容性質作出明確標識,這也是目前業內比較常見的做法。《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對于內容提供者,需要對AI生成的圖片、視頻等內容進行標識,以便公眾判斷。
不過,僅僅依靠用戶自覺,難以跟上技術的發展。
小紅書團隊對記者表示,AI生成內容的真實度和擴散程度不斷提高,平臺主動的AIGC鑒別能力成為剛需。小紅書通過數據去噪、數據增強等保證模型分類精度,不斷提升技術手段、增強對AI生成內容的識別能力,對疑似AI內容生成的內容自動打上標識。
抖音也表示,采用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數據標準或元數據標準,便于其他內容平臺進行識別。此外,平臺還要求虛擬人主播的賬號進行實名注冊。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飛認為,AIGC內容的侵權風險是平臺未來的治理難點。AI假冒真人侵權成本較低、權利人維權意愿低、侵權證據取證較難,才讓侵權行為“流行”。怎樣合理且及時地保護權利人權益,將成為一個重要挑戰。
在王飛看來,平臺治理的主要方向應該是事先審查和事后追責。比如,平臺可以對其發布內容進行直播監測、關鍵詞監測等,留存相關數據,及時跟進用戶舉報。如果發生違反法律法規、侵權等行為,可以立即糾錯并采取懲罰措施。
吳沈括提醒,對于深度合成技術,尤其要關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訓練數據的合法性,二是在運用過程中,需要遵從治理規則,比如提供產品和服務的法律要求。最后對用戶的投訴舉報,平臺需要做出及時、有效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