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優化長三角保險生態
如何在分享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紅利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協同共治,持續優化長三角區域保險生態?近日,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指導,上海市保險學會主辦的“保險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綠色、創新與安全發展”學術年會在滬召開,與會嘉賓就構建保險業支持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的體制機制、保險信用推動保險綠色創新與安全、保險服務長三角地區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等展開探討。
長三角是我國重要的人口集聚區和經濟增長極,一體化發展是長三角區域保險機構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也是著力點、突破點。
“抓住‘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推動長三角保險業創新與發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副局長曹光群表示,上海保險業要突出“綠色、創新與安全”主題,發揮好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努力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長三角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模式;要鼓勵創新,豐富供給,堅持服務綠色轉型、綠色發展,加強綠色挖潛,譜寫綠色金融“大文章”。
曹光群提出,聚焦長三角金融協同共治,要堅持強化制度供給,堅持風險減量管理,構建區域協同的保險服務風險管理體系,堅持源頭治理“代理退保”亂象,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上海市保險學會會長、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蘇東介紹,近年來,上海保險業主動擔當,精準圍繞綠色保險、科技創新、安全生產、ESG等熱點課題,組建長三角保險專家智庫,聯合區域其他機構推進業務、服務和數據協同。
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保險業加入金融同城化服務創新發展聯盟,努力發揮商業保險機制在綠色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綜合治理方面的功能,落地生態環境救助責任險,并致力于運用動態感知技術推動新環污責任險、碳匯保險等綠色保險的創新研究。
在網絡安全保險領域,上海保險業制定了國內首個網絡安全保險服務團體標準《網絡安全保險服務規范》,將風險減量服務引入網絡安全保險,推出普惠版網絡安全保險創新產品。
長三角保險智庫專家、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表示,信用與金融保險是一對聯系緊密的概念,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保險業高度重視信用體系建設,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
針對長三角保險業信用信息系統建設滯后、統一的信用記錄制度和平臺尚未建立、保險征信系統和信用服務體系尚未形成等問題,許閑指出,保險科技將日益發揮“信用風險穩定器”作用。通過“保險+科技”雙引擎戰略,將科技深度融入產品承保端、銷售端、理賠端、風控端、運營管理端等環節,為信用體系建設賦能;通過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構建信用分級分類評價機制、完善失信聯合獎懲機制等方式,不斷完善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為行業轉型升級營造更加公開、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長三角保險智庫專家、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孫武軍提出,聚焦將ESG戰略融入保險業,要發揮保險資本獨特優勢,發揮科技保險保障職能,發揮保險增信補損作用,發揮保險綠色運營實踐。為此,需要全方位體系建設,需要供給端需求端齊發力,需要出臺激勵配套措施。
上海市保險學會表示,將以釘釘子精神持續引導保險業持續深化改革,積極發展綠色保險、網絡安全保險等創新產品及服務,不斷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貢獻金融力量,加快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