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1月保費表現分化壽險有升有降產險繼續保持穩健增長
策劃人語
近期,事關保險行業的多組重要數據相繼發布,五家A股上市險企先后披露的今年首月保費數據顯示,1月份,五家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收入5505.96億元,同比下降2.58%。整體來看,財險業務實現了開門紅,壽險業務同比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多家險企發布的今年1月份萬能險結算利率顯示,產品利率普遍下調至4%以下,萬能險保證利率和結算利率下調是大勢所趨。此外,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2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05%。2023年,保險資金年化財務收益率為2.23%,年化綜合收益率為3.22%。從資產配置上來看,債券仍是保險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首月保費數據、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以及險資配置動向都是市場關注的熱點,本期報道聚焦上述重要數據信息,并展開分析解讀,敬請關注。
近日,A股五家上市險企先后披露2024年首月保費數據,1月份,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合計實現保費收入5505.96億元,同比下降2.58%。整體來看,財險業務實現了“開門紅”,壽險業務同比有所下降。
業內人士認為,全面來看,盡管壽險業務保費增長仍然面臨較多不利因素,但預期行業穩步復蘇的態勢不會改變;財險業務方面有望繼續保持穩健。
壽險業務“一升四降”
壽險業務方面,1月,五家上市壽險公司合計實現保費收入4123.64億元,同比下降4.6%。
其中,中國人壽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實現正增長,1月份實現保費收入2066億元,同比增長2.2%。除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外,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和新華保險保費同比增速均出現下滑。上述四家上市壽險公司分別實現保費收入989.43億元、449.27億元、320.04億元和298.9億元,降幅分別達到3.9%、14.7%、18.5%和15%。
“報行合一”,即保險公司在條款報備時報備附加費用率與實際的費用率一致,而費用率最主要的部分是支付給銷售渠道的手續費,或者銷售人員的傭金。
實施“報行合一”要求保險公司報備產品時的費用與實際費用一致。過去,由于壽險公司費用管理普遍有問題,往往存在產品定價的費用率極低但實際費用大幅高于定價的情況,導致出現“報行不一”的現象,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是產生銀保渠道“小賬”、虛假費用、虛假投退保等問題的重要原因。
為強化管理,整頓市場秩序,規范銀保渠道長期健康發展,去年8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規范銀行代理渠道保險產品的通知》,明確規定銀保渠道保險產品躉交、3年交、5年交、10年交的手續費率嚴格限制在3%、9%、14%、18%以內。
今年1月中旬,金融監管總局再度發聲,要求保險公司的銀行代理渠道業務嚴格執行“報行合一”。“小賬”規模大幅縮水,從渠道業務保費收入情況來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銷售的積極性。且部分尾部中小險企被擠出市場,頭部險企新簽了一定量的地方性銀行,行業馬太效應持續強化。
國泰君安證券發布的報告認為,在銀保“報行合一”監管政策下,銀行渠道銷售保險產品意愿出現階段性下降,同時,部分公司為了優化業務結構主動放緩躉交業務發展。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葛玉翔認為,“報行合一”后,保險公司與銀行網點重新簽約,銀行代銷積極性受到一定擠壓。據了解,多家銀行的“開門紅”產品嚴格于今年1月份起售,往年預收保費的現象不再,且多家銀行在去年12月下旬仍未確定產品信息,銀行網點無產品可賣。部分上市險企主動調整策略,全年計劃相對平穩,與2023年年初高舉高打的策略明顯不同。
不過,在壽險保費負增長的背后,東海證券認為,壽險業1月仍有邊際上的改善,即繳費結構的持續優化,以人保壽險為例,1月長險首年期交仍維持同比0.4%的正增長,相較之下,長險躉交同比大幅下滑42.7%,推動長險業務中期交業務占比同比提升至50.1%,繳費結構的優化有望持續推動價值率提升。
盡管銀保渠道還在調整中,但葛玉翔認為,保險公司個險渠道表現相對穩定。3.5%定價利率產品停售提前透支的消費者需求基本在2023年四季度完成消化,得益于各公司在2024年“開門紅”和2023年四季度收官工作中尋求平衡,2024年一季度個險渠道新單保費和價值表現將顯著優于銀保渠道。由于春節假期,預計2月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可能略有波動,但不改壽險業務疫后持續復蘇的態勢。
財險業務表現穩健
財險業務方面,“老三家”1月保費均實現正增長。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628.28億元、324.33億元、253.9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7%、1.1%、8.9%。
車險方面,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月,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3.5萬輛,同比增長57.4%。汽車市場的強勁增長是車險業務發展的關鍵,但受累于各地“費用戰”抬頭、車均保費低迷,車險保費增速實際有所放緩。以人保財險為例,1月,該公司車險保費收入達284.36億元,同比增長為2.9%。國泰君安非銀團隊預計,人保財險車險保費增速慢于同業,主要是受公司內部更加嚴格的費用管控影響。
不過,方正證券研報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持續提升,有望帶動車險保費實現高個位數增長。根據乘聯會數據,1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66.8萬輛,同比增長101.8%。
非車險方面,由于部分政策性險種承保延期導致增速放緩,這類險種保費承壓。仍以人保財險為例,1月,人保財險意外傷害及健康險保費收入為173.41億元,同比增長1.6%;責任險保費收入為40.12億元,同比增長6.7%;另外,貨運險、其他險種以及企業財產險同比增速均達兩位數,分別為27.2%、15.6%和10%,保費收入分別達到5.28億元、27.23億元以及31.81億元。
除上述險種外,農險、信用保證險保費同比增速均出現下滑。1月,人保財險農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2.1%至59.85億元;信用保證險保費收入為6.22億元,同比下滑33.3%。
東莞證券提出,車險綜合改革后,險企更加重視非車險業務的發展機遇與潛能,隨著產品創新加快推進,業務結構不斷優化,非車險或將成為財險行業發展的新動能。
不少投研機構持續看好財險市場發展。國信證券認為,財險業務受益于生產活動的持續復蘇,保費收入延續。平安證券預測,財險市場馬太效應明顯、結構優化,2024年保費將穩健增長、綜合成本率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