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一周年回眸:如何打破“開戶熱繳費冷”尷尬局面
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數超4000萬人、總繳費金額約200億元、推出產品合計741只……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迎來了實施一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一年來,個人養老金制度整體開局有力、起步有序。在政策端,制度設計對養老儲備和養老投資行為逐漸形成正向引導,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居民養老意識的發展;在產品端,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個人養老理財產品、養老目標基金、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協同發力,作為四大準入產品之一的商業養老保險“貨架”產品不斷擴容,交出了一張穩健前行的養老“成績單”;在市場端,參與人數取得重大突破,但“吸睛不吸金”現象仍待突破。
政策端:持續發力效果顯現
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保障需求,我國出臺多項政策,加快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為主的養老“第三支柱”建設。
回溯來看,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2022年11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門發布《關于公布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地區)的通知》,正式確定36個先行城市(地區)名單;同月,為促進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原銀保監會下發《關于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為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提供了制度依據。
隨著政策舉措落地落細,個人養老金試點取得積極進展。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自2022年末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以來,截至2023年6月,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達4030萬人;截至2023年4月底,在賬戶中投入資金的人數在1000萬人左右,投入的資金總量約200億元,賬戶平均繳費2000元;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貨架”也在快速擴容,截至目前,已有20余家公司的95只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制度,儲蓄、基金、理財類產品也歷經多輪擴容,分別達到465只、162只和19只。
剛剛閉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將“養老金融”納入“五篇大文章”之中,這對于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大力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產品端:保險“貨架”日益豐富
自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以來,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持續上新,已從最初的6家公司7只產品擴容至目前的20余家公司95只產品。除了最早加入養老金第三支柱“籃子”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外,年金保險、兩全保險、稅延養老保險也不斷被補充到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貨架”。
根據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個人養老金產品名單,目前的95只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包括11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13只兩全保險、31只年金保險和40只稅延養老保險產品。“相較于公募基金、理財公司,保險機構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具有附帶保險屬性、對抗長壽風險、最易保證收益、組合間自由轉換的特色?!敝行抛C券在《個人養老金試點一周年的回顧與展望》的研報中提出保險產品的特性。
值得一提的,在這四類保險產品中,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自2021年6月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啟動以來,經營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機構近來再度擴圍。2023年10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促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由試點業務轉為常態化業務,符合條件的人身險公司均可開展經營。根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承保保單合計63.7萬件,累計保費81.6億元。其中,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投保保單件數約7.9萬件。與此同時,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產品也有著不俗的收益表現。截至2022年年末,已獲批準的13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收益業績穩?。?022年,穩健型賬戶的年化結算利率在4%至5.15%,進取型賬戶的年化結算利率在4.5%至5.7%。
此外,今年9月以來,稅延養老保險也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加速“合體”,目前已有40只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被納入了個人養老金產品體系,在產品名錄上實現了“并軌”。根據金融監管總局要求,這項工作原則上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擴容,為人民群眾長期積累養老錢提供了更多選擇,進一步打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市場空間,期待更多配套監管措施及稅惠政策的支持,規范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發展。
市場端:“吸睛不吸金”現象待解
開戶熱、繳費冷……盡管市場對于個人養老金關注度頗高,但不少人在談及個人養老金時仍表示,“還年輕,不著急”“不會用”“沒有需求”。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只有900多萬人完成了資金儲存,實際繳費人數僅為參加人數的31.37%;儲存總額182億元,人均儲存僅2022元,與1.2萬元繳納上限差距明顯。
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原院長董克用近日在公開場合總結說,個人養老金制度試行期間存在“四多四少”:一是制度覆蓋人數多,實際參加人數少;二是開戶人數多,繳費人數少;三是低繳費人數多,高繳費人數少;四是產品數量多,實際購買產品人數少。他認為,“四多四少”與用戶資金流動性受限、政策宣傳力度和準確度不足、產品種類眾多公眾難以選擇等因素相關。
同樣,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也剖析說,個人養老金制度自去年正式啟動以來,試點效果呈“兩低三不”漏斗狀。即建立賬戶人數占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比例低、已繳費人數占建立賬戶人數的比例低,產品供應不均衡、選購渠道不暢、民眾參保意愿不強。
在泰康養老首席職域業務執行官兼職域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梁循標看來,民眾提升養老金儲備意識還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另外,個人養老金不僅要解決養老階段吃、穿、住、行的問題,還要解決非健康狀態下的醫療、護理的問題。
下一步,個人養老金制度應如何完善發展?多位業內人士建議,我國個人養老金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前景廣闊,可以從稅優政策、宣傳投教、客戶體驗、資金來源等方面進一步優化,以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行業更好地發展。具體而言,一是優化個人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調整繳費上限。二是進一步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加快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步伐。三是探索打通第二三支柱養老金賬戶,拓展第三支柱資金來源。四是樹立長期投資理念,不斷提高第二三支柱長期投資收益,通過長期積累,切實發揮補充養老作用。(孫榕)
延伸閱讀
個人養老金四類保險產品如何選
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是指資金長期鎖定用于養老保障,被保險人領取養老金年齡應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或年滿60周歲的個人養老年金保險產品。
目前,保險公司推出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均采取“雙賬戶”管理模式,提供穩健型、進取型兩種不同的投資組合。投資者可以在兩個組合間任意分配資金。與其他保險產品相比,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一大特點在于投保簡便、交費靈活。一方面,保費起繳金額要求較低,投保年齡限制較少;另一方面,交費方式更靈活,投保人可以采取躉交、期交、靈活交費等多種保費交納方式,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定期不定期追加保費。
兩全保險又叫生死合險,是指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期間內死亡,或者在保險期間屆滿仍生存時,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約定應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人壽保險。
兩全保險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分紅型和萬能型。一般來說,分紅型產品在被保險人身故后賠付金額大于萬能型,更適用于財富傳承。分紅型產品的收益來源于保險公司的利差、死差和費差,而萬能型來源于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另外,分紅型產品需要以固定金額繳費,靈活性相對較低,而萬能型設有單獨的投資賬戶,投保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投保金額,靈活性較高。
年金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生存為給付條件,并按照保險合同約定的時間間隔分期給付生存保險金的人身保險。年金保險按繳費方式可分為躉繳和年繳;按領取方式可分為定額、定時和一次性領取等。
養老年金保險最主要的功能是保障被保險人在年邁或者失去工作能力時,也能有一筆穩定的資金來源。保險專家認為,年金保險比較適合于有穩定工作、不希望晚年生活品質下降的人群購買。購買時機最好在30歲至45歲之間。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指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納稅人購買符合條件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一定額度,養老金賬戶積累階段的增值收益免稅,領取時按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投保人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時,可按月或按年領取商業養老金,領取期限原則上為終身或不少于15年。(資料整理孫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