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提升個人養老金吸引力乃當務之急
為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保險需要,去年11月2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落地。
一年來,在監管部門的政策指引下、在參與金融機構的積極推動下,個人養老金制度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巨大突破。從保險方面來看,個人養老金試點啟動以來,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了《關于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與個人養老金銜接有關事項的通知》,解決了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與個人養老金的銜接問題;還發布了《關于促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從試點轉為正常業務,推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持續規范發展。
通過上新、合并、擴面,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中共有95只保險產品,產品種類包括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稅延養老保險四大類,經營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公司包括人身險公司、養老險公司,其中還有多家外資保險公司。
作為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中的重要內容,寫好個人養老金這一章節至關重要。從試點一周年的情況來看,必須持續提升個人養老金的吸引力,保障制度從走起來到跑起來。
持續提升個人養老金吸引力,應進一步優化個人養老金制度。從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5年的經驗來看,稅收優惠力度不夠,導致產品的吸引力不足,實現持續發展的挑戰較大。不過,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吸引的是個人所得稅繳納較高的群體,有違制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保險需要”的初衷。進退之間如何選擇、如何平衡,是個人養老金制度能否吸引更多參與者的關鍵。
目前來看,“優化”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優化稅收優惠政策。根據國際經驗,針對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差異化的稅收優惠模式。另一方面,優化制度銜接。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稅收優惠額度,讓符合參加第二支柱卻沒有參加第二支柱的人群在第三支柱再享受稅收優惠。
持續提升個人養老金吸引力,應進一步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豐富”不僅體現在產品數量上,更體現在供給方式上。目前,個人養老金各類產品總數超過700只,僅保險產品就有四個種類近百只產品。且不說如何在近百只保險產品中選出適合自己養老需求的產品,事實上,絕大多數消費者并不清楚儲蓄、基金、保險、理財四大類金融產品在養老過程中的優勢是什么、短板是什么。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數量與復雜程度與我國居民整體金融素養并不匹配。
因此,各類金融機構作為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提供方,在當前階段不應各自為戰,應發揮各自在投資、保障以及服務方面的優勢,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客戶,合作開發優勢互補的產品組合,用直接的方式為參與者選出最專業的、最適合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持續提升個人養老金吸引力,應進一步提升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平臺、銷售平臺的專業性、便捷性、統一性。目前,提供個人養老金信息服務的公共平臺有兩個,一個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中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系統”;另一個是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原銀保監會授權建設運營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前者可以提供賬戶開立、信息查詢、繳費憑證查詢打印和真偽查詢、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查詢、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業務開辦情況查詢、個人養老金先行試點城市(地區)查詢等信息服務;后者只有個人養老金的相關政策查詢和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另外,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并不在統一的平臺,具有銷售資格的金融機構在各自平臺進行銷售,由于渠道限制,一個平臺只有本公司及所代銷的產品。
接下來,各類金融機構平臺應打破信息孤島,建立鏈接,將分散的信息集中在統一的公共平臺,形成“個人養老金產品超市”。公共平臺也應進一步提升專業性,為個人養老金參與者提供賬戶管理、繳費管理、信息查詢等服務,成為“個人養老金制度說明書”。(付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