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腳踩三根“平衡木”
記者濮振宇2024北京車展上,新能源車風頭遠遠壓過了燃油車,但北京現代展出的兩款新車——第五代勝達、全新途勝L,均為燃油車型,這讓北京現代的展臺在展館里頗為“扎眼”。
實際上,如何平衡燃油車與電動車的關系,是包括北京現代在內所有傳統車企在轉型期都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戚曉暉在接受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燃油車的市場份額是北京現代一定要守住的,因為這關系到當前企業的生存,同時電動車代表著企業的未來,相關產品北京現代也都在進行規劃。
北京現代及其韓方母公司現代汽車,需要統籌和平衡的其實遠不止燃油車與電動車的關系,還包括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的關系,以及銷量規模與發展質量的關系。
燃油與電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滲透率為31.6%。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3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41.6%,較去年同期提升7.6個百分點。
戚曉暉表示,燃油車與電動車中長期將是共存關系,燃油車現存市場份額不管是50%還是60%,都不是少數用戶的需求。站在北京現代的角度,這么多年來在燃油車方面有很多積淀,包括質量管理體系、研發成果、產品,北京現代沒有必要將這些積淀拋棄。
現階段,北京現代的燃油車陣容仍在不斷更新和擴容:中型轎車第十一代索納塔已于今年3月上市,中大型SUV第五代勝達將于今年8月上市,擁有“3.5L大V6”配置的進口SUV帕里斯帝,將并入北京現代的經銷商網絡銷售。
戚曉暉表示,北京現代并不是固守燃油車產品不變,而是會推動燃油車產品智能化升級,今年重點推出的幾款燃油車型,都會標配FOTA(固件遠程升級)功能,并包括ccNC智能網聯,ccNC結合FOTA能實現娛樂等維度的全面升級。第五代勝達的ADAS功能達到30項,優于行業主流水平。
盡管北京現代仍是燃油車的擁躉,但戚曉暉認為,電動車是未來,北京現代一定會布局。根據官方計劃,現代汽車將在中國市場推出純電動系列“IONIQ”。在本土化純電動車型開發上,現代汽車將與中國的電動化企業開展合作。在此次北京車展上,北京現代與寧德時代(300750)達成了戰略合作。
“(電動化)產品該做的這些測試,該符合的要求,我們都一定要符合,不能為了搶時機提前把它推出來,先收割一批(用戶)再說,這不是大廠的風格。”戚曉暉說。她透露,今年是北京現代電動化的準備期,2025年北京現代將推出全新純電車型和混動車型。
此外,氫燃料電池車是現代汽車押注的重要新能源轉型方向。戚曉暉表示,北京現代后續可能會結合中國市場的需求,將現代汽車一些優勢氫燃料電池車產品進行選型,然后在中國本土進行生產和銷售。
中國與全球
不同于一些跨國車企打出的“InChinaForChina(在中國,為中國)”的口號,北京現代總經理吳益在2024北京車展上,代表現代汽車喊出了“InChinaForGlobal(在中國,為全球)”。
戚曉暉表示,之所以要“InChinaForGlobal”,是因為現代汽車看到了中國市場對全球的意義,中國市場的體量以及智能通信技術的發展都非常領先,海外市場對于智能化的需求沒有中國市場這么強烈。這使得中國市場契合現代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方向,現代汽車必然要在中國市場大量投入,謀求先在中國市場成功,由此再反哺全球市場。
智能化方面,現代汽車在2024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發布“軟件定義一切”戰略,旨在通過先進的軟件和人工智能,開發出能隨時隨地滿足用戶需求的移動出行生態系統。
戚曉暉表示,現代汽車2014年就開始在部分車型上搭載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其中10萬元級的伊蘭特都標配了ADAS,這帶來了更高的成本,最初德系、日系品牌競品車型都沒有落地這些功能,而用戶對該技術的認可度也有限。如今,自主品牌將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熱度帶了起來,中國客戶智能化需求也變得旺盛,這對于現代汽車智能化布局是一個契機。
對于現代汽車而言,中國市場反哺全球市場更多是一種未來的愿景,以全球市場支撐中國事業才是當下的現實。
戚曉暉表示,出口是北京現代現在非常重視的一件事,北京現代2023年出口了1萬多輛,2024至2026年計劃分別出口5萬輛、12萬輛、14萬輛。未來三至五年,北京現代計劃出口達到20萬輛級,進而支撐企業整體實現50萬輛的銷量規模。
2023年10月,北京現代發布轉型發展四項舉措。根據計劃,未來北京現代投放的所有產品,包括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都將面向國際市場。北京現代目前主要出口緊湊型車伊蘭特、中型車索納塔和中大型MPV庫斯途三款車型,其中索納塔已出口到韓國市場。
近年來,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汽車加快崛起,而合資品牌市場份額隨之遭受擠壓。在這種情況下,合資車企反向出口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除了北京現代,廣汽本田增城工廠生產的奧德賽2023年9月開始出口日本市場,悅達起亞2023年9月也宣布將其鹽城工廠打造為全球出口基地。
規模與質量
2013至2016年,北京現代年銷量曾連續四年突破百萬輛大關,成為合資車企“百萬輛俱樂部”的少數成員之一。但2017年以來,北京現代銷量出現明顯回落。
對于很多有過類似發展曲線的車企而言,再度回歸曾經的銷量高峰是一個埋藏在內心的理想。不過,北京現代卻沒有這樣的銷量執念。“未來,北京現代會將更多精力用于更高的品質、更多的智能上,進而提升自身產品力。”戚曉暉說。她表示,北京現代年銷超110萬輛時,銷售了很多價格10萬元以下、用來拉升銷量的小車。這使得北京現代性價比品牌的印記,更多指向產品價格便宜。如今,北京現代已“砍掉”這些小車,如瑞納、悅納、悅動。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現代銷量為25.7萬輛,同比增長2.8%,其中高端化車型(第十代索納塔、第五代途勝L、第四代勝達、庫斯途)銷售占比超過34%,同比增長11%。
“(北京現代)在過去的飛速發展中,忽視了企業健康發展的問題,未來還是要健康穩定地發展。”戚曉暉說。她表示,銷量回落后,北京現代近兩年一直在轉型調整,15萬元以上車型的銷量占比已達到36%以上。未來三至五年,北京現代希望國內市場銷量穩定在30萬輛級。
渠道方面,2020年前北京現代經銷商店數量曾超過900家,2021年前后減少至600余家。戚曉暉表示,2023年北京現代仍在進行渠道精簡,精簡目標主要是一些服務能力不足的、各個方面經營狀況差的店。
在戚曉暉看來,渠道無論太多還是太少都不健康。“我們要保持渠道的健康,渠道代表廠家服務客戶的品牌形象。從量級上講,400家店剛剛好,以當前銷售的規模,如果渠道數量更多,那可能(各家)就會面臨‘吃不飽’的問題,銷量的減少會影響渠道的收益。”她說。
關于北京現代如何應對當前的車市“價格戰”,戚曉暉表示,北京現代不會回避價格競爭,因為企業需要保持一定的銷量規模。另一方面,北京現代會守住造車底線,不會降低質量標準以及客戶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