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如一日辛勤付出人們不會忘記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一路前行的證券時報迎來了創刊30周年,步履不停的我也和她打了近30年的交道。
1993年,我從財政部調入中國經濟開發信托公司工作,擔任證券部副總經理。這一年,恰逢證券時報創刊之年,可以說,我的證券職業生涯與其同時啟程。從那時起,我就關注證券時報的各類新聞。1999年6月,我被調到中國證監會工作。那時,網絡傳媒尚未興起,我在工作中涉及資本市場的主要信息都來自于三大證券報,即證券時報、中國證券報和上海證券報,它們是證監會干部每天必讀的權威報紙。
說是權威,一是因為三大證券報背景雄厚:證券時報主管單位是人民日報社,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主管單位同為新華社,兩者都是黨的喉舌;二是因為證監會官方消息,包括領導講話、政策出臺、法規頒布、重要活動、監管動態、熱點新聞等也都由三大證券報發布。因此,三大證券報成為我們案頭必備工具,我們透過它了解“上面的事、市場的事、身邊的事”。我一直有剪報的習慣,每逢看到重要講話、法律法規、統計數據、專題報道、案例介紹,我都直接剪下來,做成專輯或貼在筆記本內,隨時查閱、參考,這樣既方便又實用。
回想在證監會系統工作的20多年,我歷經機構部、廣東證監局、證券公司風險處置辦公室、會計部、上海專員辦、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等部門和崗位,也參加過系統內外很多活動,在不同場合代表單位或個人做過很多發言、講話或報告,證券時報對此幾乎都做過新聞報道。我也算有心,把當時予以報道的《證券時報》都一一留存,加起來就有了幾十份。如今退休居家,我在整理過去工作經歷時,真慶幸自己當時保留了那么多份《證券時報》,是她幫我重拾了過去的諸多記憶。
相比同類媒體,我印象中的證券時報辦報風格要更活潑一些,它的副刊挺有特色,辦得生動有趣,頗受讀者喜歡。《證券時報》的副刊經常刊發一些人物專稿,記敘資本市場相關的人和事。我記得自己也給《證券時報》的副刊投過稿,介紹一些我所接觸的上市公司高管、證監系統領導或地方政府處置風險的人物。比如,《我所認識的魯冠球和魯偉鼎》《我所認識的宋志平》《我所認識的徐憲平》等作品,讓讀者或投資者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了解政府處置金融風險的應對政策。
30年過去,似是彈指一揮間,但故事卻難以盡言。作為一名證券時報的忠實讀者,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參與者、親歷者,我真的非常感謝證券時報各位同仁三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正是你們,真實、完整、準確、及時地記錄下了中國資本市場30年來的發展歷程,幫助讀者見證了這段跌宕起伏、坎坷不平、充滿挑戰和艱辛又富有成就的歷史,所有的市場參與者,特別是后來人都會從中領悟到很多東西。你們的奉獻,人們不會忘記。
三十而立。經過30年錘煉,證券時報已然成長、成熟,衷心祝愿證券時報在未來的日子里越辦越好,再創輝煌!
(作者系原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