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險資權益投資政策環境持續貢獻長期資金力量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九條’”),提出“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落實并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更好鼓勵開展長期權益投資。完善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監管制度,優化上市保險公司信息披露要求”。
對此,保險行業人士深感備受鼓舞,同時對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提出諸多建議,希望切實推動保險資金加大權益投資布局,壯大長期投資力量。
險資加大權益投資
是市場與險企共同訴求
中長期資金對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穩健運行至關重要。險資是我國A股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發揮了市場“壓艙石”“穩定器”作用。同時,險資也需要通過加大權益投資,增強投資收益的韌性,以應對潛在的利差損風險。
不過,從險資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來看,目前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
這首先與險資的資金性質和權益投資特點緊密相關。負債周期長、資金有剛性成本、追求穩健的投資收益,是險資的典型特征,也是其資產配置的出發點,這與相對高風險的資本市場存在一定定位偏離;其次,權益市場近年來波動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險資加大配置力度的意愿。
歷史數據顯示,險資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比在2015年末達到15.18%的高點,此后年份大多在12%至14%區間浮動。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截至2023年底,險資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合計配置余額約3.33萬億元,投資占比約12%。
不過,從收益率來看,據監管機構披露的數據,2012年至2022年險資年均財務收益率為5.28%。而從有數據可查的險企情況來看,2013年至2021年部分權益資產倉位持續較重的險企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超8%,個別超10%,大幅跑贏行業均值。
由此不難看出,權益投資對險資整體投資收益率舉足輕重,市場的穩健發展對險資也意味著較好的機遇。新“國九條”聚焦上市公司質量、中介機構執業水平、監管嚴格執法的一系列部署,無疑讓各類投資者對于市場的穩健發展更具信心。
業界期待“松綁”權益資產波動
與險企當期利潤表現
結合保險行業的自身訴求,受訪險資機構建議,通過優化考核機制等措施,熨平投資收益波動。
熨平投資收益波動需要多措并舉,整體來看,當前險資機構最關心的是降低新會計準則的影響?!氨kU機構投資者希望在非上市險企普遍執行新會計準則前,能夠進一步優化權益投資相關政策,對投資民生保障、國家重點項目等領域的權益資產采用相對穩定的核算政策,減少投資組合市值及險企利潤的過度波動,促進保險投資業務穩健發展?!毖嗍豳Y管創始人之一魯曉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新會計準則指的是中國版本的IFRS9(關于金融工具的第9號新國際會計準則)和IFRS17(關于保險合同的第17號新國際會計準則)。截至2023年1月1日,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以及在境外上市的險企已經全面執行新準則。
新會計準則執行第一年,相關險企就深切感受到其強大的影響。部分上市險企業績出現較大的波動。深究其中的原因,除權益市場波動等因素外,會計準則變化帶來的資產計量方式變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執行IFRS9后,金融資產分類由“四分類”改為“三分類”,且金融資產減值計提由“已發生損失法”改為“預期信用損失法”,因此,很多權益類資產的市值波動直接進入利潤表,影響上市險企當期利潤表現。
在此背景下,險企積極探索優化資產結構。例如,人保資產總裁黃本堯表示,將進一步提升在新會計準則下分類為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的占比,增強投資收益的穩定性。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表示,將堅持策略多元和結構優化,重點關注高股息股票的配置價值,降低權益組合波動性。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葛玉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險企仍在積極探索FVOCI科目認定和布局。2023年末,上市險企被認定為FVOCI的股票持倉余額合計2235.86億元,在股票持倉中占比21.04%,且各家公司認定比例并不高。在此情況下,適度加大高股息、穩定收益的資產配置,加強股東權益回撤和波動性管理,提升權益資產長期性投資水平,可以降低權益資產對利潤表的沖擊。
在險企負責人看來,應盡快探索完善資產認定的標準,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盡量在會計制度層面減小利潤和股東權益的波動,這對鼓勵險資加大權益投資意義重大。
建議優化
權益投資風險因子
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為長期資金的“引進來”“留下來”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新“國九條”提出,“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落實并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完善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監管制度”。
投資與風險相伴。風險因子的計算和調整,直接影響險企的償付能力,并對其投資決策產生影響。為提高險資入市的積極性,葛玉翔建議,優化權益投資風險因子,例如,對超過一定股息率和持有超過一定期限的股票,下調其風險因子。此外,建議下調各檔位權益投資余額對應的償付能力要求。例如,根據《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險企權益類資產投資余額上限占上季末總資產的25%時,對應的險企上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0%至200%,建議將其下調至125%至175%,或者100%至150%,以鼓勵保險資金為中小企業或科技企業提供多樣化融資來源,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此外,葛玉翔還建議,放寬公募基金FVOCI的認定,鼓勵險資通過市場化的FOF(基金中的基金)/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委托機制,廣泛布局高成長的權益組合。
在完善績效評價辦法方面,去年發布的《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凈資產收益率(ROE)”由當年度考核調整為“三年周期+當年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并鼓勵其他商業保險公司參照執行。
對此,魯曉岳表示,這一要求已經在行業落實,并對保險行業的績效評估產生積極推動作用。還希望監管部門繼續推進行業風險管理要求,加強對投資行為的社會監督,提升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
當前,隨著無風險利率的持續下降和部分領域“資產荒”格局的延續,對于險資來說,要想提高權益投資收益,更好覆蓋負債端成本,加大權益資產布局很有必要。
行業調查顯示,險資的權益投資信心指數已連續三個季度明顯回升。此外,隨著我國穩增長政策的持續發力,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有望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在此背景下,多家險資機構也明確表示,對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回升向好有信心,將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與此同時,2024年保險資金的投資運作環境將逐步改善,投資機會顯著增多。
新“國九條”的發布,有望助力險資進一步加大權益投資布局,為市場持續貢獻長期資金力量,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