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總經理助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斌:堅持資產與負債久期相匹配的核心戰略
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4.72萬億元,同比增長9%;綜合投資收益率3.6%,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這是中國平安2023年交出的投資成績單。
在長期利率下行的趨勢下,保險公司正面臨資產負債管理的嚴峻挑戰。對于中國平安而言,超4萬億元規模的保險資金今年將何去何從?中國平安如何看待權益市場走向?中國平安總經理助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斌告訴《金融時報》記者,當前,A股、港股估值均處于歷史低位,高質量、高股息、低估值的底層標的為保險資金入市提供了長期增值空間和良好配置機會。中長期來看,權益市場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中國平安“雙啞鈴”的配置結構不會變化,將在均衡配置風格的基礎上,優化權益市場配置,在管控風險的同時積極投入到新能源、智能化等符合新質生產力需求的行業中。
投資核心策略是什么
2023年,中國平安在不確定的投資環境中仍保持了穩定的投資收益,這離不開其長期穩健的投資風格。鄧斌總結道,公司的投資風格可概括為“戰略定力、穿越周期;戰術機動、未雨綢繆;配置均衡、分散風險”。
鄧斌表示,戰略定力指的是穿越宏觀經濟周期,一個長達10年的戰略資產配置,帶給公司穩定的配置邏輯。戰術機動指的是預判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能夠未雨綢繆地配置資金,并分散風險。中國平安投資均衡配置在股和債上,在股票中,又均衡地配置在成長股和價值股。2022年和2023年,中國平安股票投資業績穩定。
過去10年來,中國平安保險資金的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4%,遠超內含價值中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在鄧斌看來,實現這一結果,關鍵是要有定力。保險資金追求的是長期穩定的收益。收益的獲得,主要源于穿越宏觀經濟周期的戰略資產配置、有紀律的戰術配置和價值投資。
“中國平安保險資金運用的目標始終是保值增值,服務保險主業,實現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平衡,講求資產負債在收益率、期限、流動性等方面的合理匹配,并嚴格遵守償付能力、大類品種比例等監管規定,這一大前提不會有任何變化。”鄧斌說。
權益市場走向如何
近些年,政策層面不斷鼓勵險資入市。在2023年資本市場波動的情況下,中國平安逆勢加倉,用實際行動支持了我國權益市場的發展和穩定。
鄧斌表示,目前,國家推出的一些政策,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我們帶來了非常清晰的產業指導,使我們知道未來該朝哪些方向布局。
對于具體的配置方向,鄧斌說:“要從不確定中抓住兩個確定性。”
一是抓住成長型股票中確定增長的部分。目前,國家持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清晰的產業政策指導,使得險資布局方向更為明朗。要抓住國家戰略、政策推動的相關板塊,如符合新質生產力需求的新能源、智能化板塊等。
二是加大對分紅型價值股,如央企、國企股票的關注,抓住確定的現金流。從2022年開始,特別是2023年,中國平安加大了對于分紅型價值股的配置。不少央企、國企股票價值潛力巨大,市凈率低、分紅率高且穩定,現金流強勁,底層業務也非常穩健,這類股票對中國平安非常有吸引力。
“未來向好,前景可期。”鄧斌稱,今年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在這樣的增長預期下,中國經濟將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