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吳杰莊:建議降低征信成本,鼓勵更多征信機構入場
記者胡群3月7日,在全國兩會期間,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吳杰莊提交了“關于完善征信服務體系,進一步釋放普惠金融發展潛能的提案”。
吳杰莊表示,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設施,征信體系能夠改善信息對稱情況,降低交易成本,鞏固普惠金融的運行基礎,提升服務效率和供給水平。當前征信成本居高不下,征信機構的努力方向應該是“降低借貸成本并鼓勵負責任的借貸”。
吳杰莊認為,為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快擴大征信機構服務范圍、豐富征信機構數據來源,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征信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吳杰莊表示,信用已成為個人和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立足的重要基石。征信系統作為評估和管理信用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日益凸顯。然而,隨著征信服務的普及和應用范圍的擴大,征信成本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征信成本居高不下不僅增加了民眾的經濟負擔,還可能對市場的公平競爭造成不利影響。
征信成本高企的原因是什么?
吳杰莊稱,征信成本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處理、存儲以及提供報告等環節的費用。當前,由于信息孤島現象仍然存在,各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不夠通暢,導致重復建設和個人及企業的多次查詢,從而推高了整體成本。此外,當前征信機構缺乏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也存在著定價不合理的情況,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優化服務流程。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降低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商業銀行等機構查詢企業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標準由每份40元降低至20元,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標準由每份4元降低至2元,實際收費標準根據用戶機構向征信系統提供的數據量和查詢量計算確定。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民營銀行、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等10類金融機構查詢企業信用報告收費標準由每份15元降低至10元,查詢個人信用報告收費標準繼續維持每份1元。
吳杰莊表示,由于上述10類金融機構主要以服務城鄉客戶為主,申請客戶數量眾多,部分機構由于未享受商業銀行享有的征信查詢量和信用貢獻度的乘數加乘政策等原因,往往導致單授信通過成本過高甚至高于傳統商業銀行。
吳杰莊認為,這10類金融機構以服務普惠金融群體為主,建議在制度安排上,降低其征信業務成本,運用科技手段進一步提升效率,更好地為普惠金融群體提供服務;建議進一步支持上述10類金融機構享受同商業銀行一樣的征信查詢量和信用貢獻度加乘政策,推動更多金融機構為普惠金融服務建設貢獻更大力量;提升收費標準適用靈活度,允許適當條件下金融機構自主選擇適用銀行階梯定價政策,進一步降征信數據使用成本。
“當前,我國僅有一行兩機構(即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樸道征信)負責個人征信業務,同時還存在征信產品較少,收集信息的來源也不夠全面”,吳杰莊認為,政府可以進一步優化相關方面的制度安排,讓老百姓享受成本更低的金融服務,同時,也能進一步降低金融機構的業務風險,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
吳杰莊建議,鼓勵更多的征信機構進入市場,通過競爭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同時,加強監管,確保征信機構之間開展公平、健康的競爭。借鑒美國、英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地的征信機構數量眾多的現狀,我國龐大的市場可以容納4—5家征信機構。
吳杰莊表示:“征信機構應嚴格貫徹落實《征信業管理條例》要求,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征信系統服務實體、服務民生、服務中小微企業的作用,貫徹‘征信為民’,避免與民爭利。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期待看到一個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征信市場,一個能夠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合理、便捷征信服務的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金融服務的普及和平等,讓征信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