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首次亮相兩會,回答了哪些問題
記者杜濤3月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會議邀請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以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涉及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活動、金融證券等核心議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藍佛安于2023年10月接任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一職,這是他以財政部部長身份出席兩會記者會的“首秀”。在記者會現場,藍佛安針對積極財政政策、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財政保障民生以及地方債務等核心問題,進行了回答。
積極財政要適度加力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藍佛安說,適度加力、提質增效,是今年財政政策的基調和特點。適度加力,主要是統籌運用各類財政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落實稅費優惠政策,促進高質量發展。
藍佛安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把握:第一,財政支出強度總體擴大。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繼續保持較高水平,赤字規模達到4.06萬億元。同時,統籌各類財政資源,加大支出強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到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超過1萬億元,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第二,政府債券規模明顯增加。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新增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這兩項加起來達到4.9萬億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
第三,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在落實好去年延續和優化的稅費優惠政策基礎上,今年將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臺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更好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在提質增效方面,藍佛安表示,主要是優化財政管理,加強政策協同,提升財政政策質效。從財政管理來講,就是要堅持內部挖潛,向管理要效能。落實落細過緊日子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肅財經紀律,堅決防止財政資金“跑冒滴漏”。
“從政策協同來看,就是要加強統籌協調,放大組合效應。統籌運用稅費、專項資金、政府債券等政策工具,加強與貨幣、就業、產業等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打好‘組合拳’,避免‘單打一’,推動政策同頻共振。”藍佛安說。
加強地方債務管理工作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分類推進地方融資平臺轉型。健全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在回答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時,藍佛安表示,經過各方面協同努力,2023年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地方政府法定債務本息兌付有效保障,隱性債務規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業賬款清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地方融資平臺數量有所減少。總的看,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下一步,財政部將強化源頭治理,遠近結合、堵疏并舉、標本兼治,會同有關方面不斷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在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藍佛安說。
藍佛安表示,財政部將從四個方面加強地方債務管理工作:一是加強地方政府法定債務管理。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科學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統籌安排公益性項目債券,完善專項債券“借、用、管、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進一步推動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見效。鞏固前期化債工作成果,指導督促地方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通過安排財政資金、壓減支出、盤活存量資產資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風險,在債務化解過程中找到新的發展路徑。
三是嚴格違規違法舉債問題監督問責。健全跨部門聯合懲戒,嚴格落實地方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對新增隱性債務和不實化債等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加大問責結果公開力度,發揮典型案例警示作用。
四是著力構建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有序化解存量隱性債務。分類推進融資平臺改革轉型,持續壓減融資平臺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