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是什么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是什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正式發布了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能譜,揭示出宇宙背景光在紅外波段強度低于預期。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歡迎大家閱讀。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是什么
2023年5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又稱“拉索”)通過國家驗收。拉索擁有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超高能伽馬射線探測裝置、靈敏度最高的甚高能伽馬射線源巡天普查望遠鏡,以及能量覆蓋范圍最寬的超高能宇宙線復合式立體測量系統。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引領技術變革提供極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復雜科學技術研究裝置或系統。拉索就是以宇宙線觀測研究為核心的裝置。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建設時間
2015年末,拉索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立項,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由中科院成都分院與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建設。拉索主體工程于2017年動工,于2021年全部完成建設,先后通過中科院組織的5個專業組驗收。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拉索”的位置
拉索位于甘孜州稻城縣海子山,平均海拔4410米,占地面積約1.36平方公里,由5216個電磁粒子探測器和1188個繆子探測器構成的一平方公里地面簇射粒子探測器陣列、78000平方米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18臺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等三大陣列組成。拉索采用4種探測技術,可以全方位、多變量地測量來自高能天體的伽馬射線和宇宙線。
基于其超高的探測靈敏度,拉索在初步運行期間已取得多項突破性的重大科學成果。拉索在銀河系內發現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候選天體,并記錄到人類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開啟“超高能伽馬天文學”時代。精確測定了標準燭光蟹狀星云的超高能段亮度,發現1千萬億電子伏伽馬輻射,挑戰理論極限。
“拉索”榮獲2023年中國科學院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運行評比一等獎
從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獲悉,11月9-10日,中國科學院2023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運行年會在北京懷柔召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項目首次亮相運行年會并參與運行設施評比,在23個科技基礎設施運行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LHAASO運行總負責人兼首席科學家曹臻介紹,LHAASO各組運維人員通過高效的運維工作,使得地面簇射粒子陣列的全年有效運行時間達到8690小時,有效運行時間內探測器完好率超過99.5%;水平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的全年有效運行時間達8448小時,有效運行時間內探測器完好率為98.9%;廣角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全年有效運行時間達到1450小時,實際正常運行總像素數量占比99.8%。
LHAASO合作組利用實驗數據充分開展物理分析,取得了重要科學成果,包括完整記錄史上最亮伽馬暴GRB 221009A萬億電子伏特伽馬射線爆發全過程,成果于2023年6月發表于《Science》雜志;發現了近40個超高能伽馬射線源,新發現32個甚高能伽馬射線源,這批發現以LHAASO第一星表的形式發布;精確測量銀盤超高能彌散伽馬輻射,首次揭示出外銀盤區域存在顯著的彌散輻射,測量結果遠高于理論預期;以最優的觀測靈敏度對暗物質的壽命做出了迄今最強烈的限制等。
中國近年來科技創新系列微紀錄片
紀錄片《大器》囊括了我國77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26種裝置,從海洋到深空,從宇宙到粒子,從宏觀構造到微觀研究,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中國科技創新取得卓越成就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部紀錄片通過直觀、通俗的鏡頭語言,聚焦特定領域內的代表性設施,講述這些大國重器背后不為人知的科學故事與科學家精神,傳播科學思想,為我國基礎研究營造良好的“軟環境”。
《生命之舟》以生命為主題,揭秘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如何帶領人類深入認識地球環境復雜系統的基本規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為保護我們賴以生活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做出哪些貢獻;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為何被稱為探索生命奧秘的國之利器;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如何用科學為人類守護好安全的大門。
《微觀之鑰》聚焦于微觀世界,走近利用光源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步輻射裝置;研究粒子性質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與北京譜儀Ⅲ;記錄原子分辨率世界的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透射電子顯微鏡;利用中子研究物質微觀結構與運動的中國散裂中子源;用于開展重離子物理研究的重離子加速器。共同叩開微觀大門,尋找萬物之源。
《能量之光》以能量為話題,了解它的來源,共同探索我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兩大重要成果: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與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解鎖人類如何借助核聚變反應獲取巨大的清潔能量,以及未來人類借助可控核聚變獲取清潔能源的前景如何。
《覓境之足》聚焦于海空領域,了解我國在深海航空以及空間環境監測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我國首臺完全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我國目前綜合能力最強的航空遙感平臺與科學實驗平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子午工程”,系列科研成就見證我國在不同領域從一窮二白到成果卓著,用科學精神去探索、去突破、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