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局長王俊壽:“五大監管”是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在金融領域的生動實踐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俊壽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五大監管”是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在金融領域的生動實踐,監管應遵循市場邏輯,根據機構和市場的風險屬性與敞口大小,配置相應的監管資源。
“整體而言,高風險多監管,低風險少監管,無風險不監管。讓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達到有效協同,從而構建一種激勵相容,權責一致的監管體制。”王俊壽分析稱。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王俊壽
畫好交通線控好信號燈
豎好警示牌建好服務區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自提出以來,金融領域強監管嚴監管信號不斷釋放。
“物理學上有一個熵增定律,在一個系統內,如果沒有監管,有序被打破并走向混亂,甚至失控;從經濟學角度講,存在市場失靈和合成謬誤的問題。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孔不入。我們不能拿著錘子找釘子,必須給馬帶上嚼子。”在談及監管的職責時,王俊壽如是說。
王俊壽認為,“五大監管”本身就是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在金融領域的生動實踐。監管也應遵循市場邏輯,根據機構和市場的風險屬性與敞口大小,配置相應的監管資源。“整體而言,高風險多監管,低風險少監管,無風險不監管。讓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達到有效協同,從而構建一種激勵相容,權責一致的監管體制。”王俊壽分析稱。
關于金融監管的具體行動,王俊壽作出比喻:“我們把各類金融機構比作各種類型的車輛,而監管首先要畫好交通線,包括實線、虛線、白線、黃線等,就是做好規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其次,控好信號燈。要通過逆周期的手段和工具來控制金融機構的順周期經營與管理。同時,豎好警示牌,告訴金融機構哪里應該拐彎、上坡、下坡,哪有風險點,即給金融機構進行不定期的、多點位的風險提示,讓金融機構在‘行駛’當中能夠行穩致遠。最后,建好服務區。要寓服務于監管當中,通過補胎充氣加油修理等方式,對機構風險和隱患做到防之于未發,治之于未萌。”
“與此同時,我們一方面還要督促金融機構自身把好方向盤,為實體賦能,為社會治理服務;另一方面,希望金融機構系好安全帶,只有做到自重自愛,才能實現‘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效果。”王俊壽進一步表示。
全面強化“五大監管”
在王俊壽看來,“五大監管”是一個三縱兩橫的矩陣體系,是多維立體的監管架構,既相互獨立又彼此關聯,是一個有機整體,“這猶如人的五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能對機構形成整體畫像;又如人的五指,掌心打開,各有所長;聚指成拳,形成監管合力。”
機構監管方面,王俊壽認為,要強調整體性,畫好一張像,突出三個“抓”。一是抓機構法人,二是抓公司治理,三是抓市場準入。重點是“三個防止”,即防止產業資本在金融領域的無序擴張,防止高管與從業人員“帶病流動”,防止各類“偽創新”由監管背書。
行為監管方面,王俊壽表示,應強調人民性,織好一張網,突出三個“管”。具體而言,首先,管合法更要管非法。其次,管行業必須管風險,嚴密防范一般商事行為異化為非法金融活動,與其他行業主管部門織牢協作網絡,加強群防群治。最后,管事后也要管事前。堅持教育與懲戒并重,加強適當性管理,全面提升金融消費者和金融參與者的素養。
功能監管方面,王俊壽提出,要強調一致性,用好一把尺,突出三個“一”。即堅持同一業務、同一標準、統一監管,用科學的監管標尺有效實現監管貫通,防止以金融創新之名行監管套利之實。重點是建立跨機構監管和跨市場協同的標準與機制。他直言,既要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又要防范各自為政的“豎井式監管”,增強政策的一致性和協同性。
關于穿透式監管,王俊壽稱,要強調精準性,扎好一根針,突出“三個重點”,即加強股東行為穿透、資金流向穿透和業務實質穿透。在他看來,在市場準入、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等各監管手段中,既看人又看事,既看表又看賬,還要透過人、事、表、賬看風險。要打通數據源,精準打擊各類隱秘性、交叉性、關聯性的風險,并運用大數據工具,打破機構地區壁壘,努力做到監管一貫到底。
“持續監管強調動態性,走好一生路,突出三個‘全’,即覆蓋金融機構全周期、金融風險全過程、金融業務全鏈條。”王俊壽進一步稱,通過分類分級監管評級,以點的監測實現線的監管,再到面的監控,真正使“五大監管”能夠形成五維一體的監管架構。
審讀:高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