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CAR-T療法“突圍”:從跟跑到并跑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陳婷曹學平深圳報道
每年5月,世界上第一個接受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的兒童白血病患者Emily都會以拍照的形式慶祝自己又一年無癌生存。Emily5歲時患病,如今,她已經年滿18周歲。
“患者從一個無藥可治的狀態到現在10多年過去,也過上了正常的健康的生活,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科濟藥業(2171.HK)創始人、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首席科學官李宗海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就在日前,科濟藥業也收獲公司成立10年以來首款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據公告,國家藥監局已經正式批準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產品編號:CT053)的新藥上市申請,這是一種針對BCMA靶點的CAR-T產品,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至此,澤沃基奧侖賽成為國內第五款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
國內CAR-T研發蓬勃發展的同時,已有“先行者”成功出海。2022年2月,傳奇生物(LEGN.US)自主研發的西達基奧侖賽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在美國上市。2024年2月,西達基奧侖賽成為首個在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二線治療中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積極意見的CAR-T療法。
對于出海,科濟藥業有著同樣的打算。科濟藥業方面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澤沃基奧侖賽在美國關鍵二期臨床試驗已接近完成入組。公司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RTP工廠擁有自主的場地設施,并已建立穩固的基礎,能夠自主運營,這將為公司在美國未來的商業化發展或尋求合作伙伴提供有力的競爭優勢。
尋找新靶點
2021年3月,FDA批準第五款CAR-T產品在美國上市,這也是首個FDA獲批靶向BCMA的CAR-T產品。截至目前,FDA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僅有六款,其中四款作用于CD19靶點,靶向BCMA的CAR-T產品僅有兩款,西達基奧侖賽是其中之一。
傳奇生物是中國第一家選擇BCMA靶點開展研發的CAR-T企業。差異化,是其一開始便堅定選擇的產品開發策略。
“首先,我們團隊通過市場調研和分析了解到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需求迫切,因其難治易復發且治療手段受限,預后不佳,全球發病率上升趨勢尤為明顯。我們認為,這個疾病存在巨大且沒有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因此在研發之初,便將多發性骨髓瘤確定為產品開發的適應證。其次,在靶點選擇方面,當時我們意識到BCMA靶點具有潛力且尚未經過臨床驗證。因此,我們決定錨定BCMA靶點,選擇一條更具創新性的研發路徑。”傳奇生物方面對記者表示。
一個初創公司的首次研發便選擇一個全新的靶點,這無疑是難上加難。“我們希望開展臨床試驗,但當時國內三甲醫院都沒聽說過我們的名字,臨床試驗都不肯接,最后還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接了這個項目,西安交通大學是我們首席科學官范曉虎博士的母校。2016年,我們開始了第一例病人回輸。”傳奇生物方面表示。
傳奇生物的CAR-T研發艱難起步之際,2016年9月,李宗海正在美國波士頓參加一年一度的CAR-TCR峰會,他將帶來這場會議中唯一證明CAR-T細胞在實體瘤臨床治療中產生療效的報告。
“科濟藥業之所以選擇做CAR-T,是基于其科學屬性的判斷。有別于傳統藥物,CAR-T是活的藥物,它有基因表達調控等一般生物技術藥物不具備的屬性。其改造空間遠遠超過現有的一些生物技術藥物,可以把我們能想到的一些重要的生物技術集成到一塊兒。另外,T細胞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運輸工具,可以運載各種治療性蛋白。現在很多生物技術藥物碰到的一些問題如缺乏合適靶點,CAR-T有可能通過技術集成創新來解決。”科濟藥業方面對記者表示。
國內推廣難度大
創新藥研發本就是“九死一生”的過程。平均一款新藥研發要投入10年,耗費10億—20億美元,10個新藥中也不一定有一個能成功。
“新藥的研發,尤其是細胞治療藥物的研發,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涉及大量的科學研究、臨床試驗和數據分析,也需要克服CMC(化學成分生產和控制)方面的一些挑戰。我們要確保藥物能夠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同時,產生預期的治療效果。從研發到獲批,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資金、人力和時間。”科濟藥業方面對記者表示。
科濟藥業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自主研發創新及差異化的CAR-T細胞療法,其在研產品均為自主研發,全球權益由公司擁有。2022年10月,基于一項在中國進行的開放標簽、單臂、多中心二期的臨床試驗,國家藥監局受理了澤沃基奧侖賽的新藥上市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高昂一直是CAR-T身上最顯眼的標簽。在澤沃基奧侖賽之前獲批的國內四款CAR-T產品價格均在百萬元級別。近日,科濟藥業方面也向記者透露,澤沃基奧侖賽的首發價格為115萬元。
因單價太高,支付難題成為包括CAR-T在內的創新療法推廣面臨的較大挑戰。此前,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以及第二個獲批的瑞基奧侖賽注射液都嘗試過以進入醫保的方式擴大藥品可及性,但目前還未能如愿。
科濟藥業方面表示:“我們始終密切關注著國家醫保政策的動態變化。一旦醫保支付模式有所創新與突破,我們將全面考量成本及其他多重因素,并積極爭取相關政策和資源,以期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與高效的醫療服務。”
事實上,早在澤沃基奧侖賽的新藥上市申請審評期間,科濟藥業就已經宣布與華東醫藥(000963.SZ)全資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以推動澤沃基奧侖賽在中國商業化。
科濟藥業方面表示:“華東醫藥為澤沃基奧侖賽成立了專業的團隊,充分調動資源,使澤沃基奧侖賽團隊與原有的龐大銷售團隊相結合,在聚焦重點醫療機構的同時,也可實現患者的導流。預計澤沃基奧侖賽的年終端銷售額峰值可達10億元以上。”但截至目前,華東醫藥尚未透露澤沃基奧侖賽的銷售策略,僅在公告中表示“將全力開展這款產品在中國的上市銷售工作,推動其盡早造福中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角逐歐美市場
基于研發成本高、研發周期長等因素,藥企迫切需要一個新支點撐起創新藥的高回報。在單一市場覆蓋不了成本的情況下,“走出去”開發國際市場也就成為了行業共識。
“20多年前我在藥廠工作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感覺到中國市場不好做,很容易‘卷起來’,談回報總體來說比較難,但研發需要持續進行下去,如果沒有投資人的支持,很多創新大概會在半路就終止了。”李宗海說。
2016年,科濟藥業完成第二輪融資,共籌集約3000萬美元,隨即在美國注冊成立子公司。“雖然我沒有在美國受過教育,也沒有在美國工作過,但當拿到第二輪融資的時候,我還是決定到美國建子公司,因為這個市場的支付能力確實不一樣,哪怕我們當時說的是‘啞巴英語’也要過去,后來才有了美國的工廠和一支超100人的團隊。”李宗海對記者表示。
硬件條件到位后,科濟藥業的研發也開啟加速度。2019—2020年,澤沃基奧侖賽獲得FDA的再生醫學先進療法(RMAT)及孤兒藥稱號、EMA的優先藥物(PRIME)及孤兒藥產品稱號。截至目前,澤沃基奧侖賽在美國的二期臨床已接近入組完成,公司此前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向FDA提交BLA。
作為“先行者”,西達基奧侖賽成為中國首個獲FDA批準上市的CAR-T產品背后,是傳奇生物選擇與國際化大藥企進行戰略合作的開發路徑。
“傳奇生物是由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孵化而來,創立之初可以說一無所有,沒有啟動資金、沒有知識產權,連實驗設備場地都是金斯瑞生物科技提供的,當時只有一支不到10人的研發團隊。”傳奇生物方面表示。
2017年年底,傳奇生物與強生旗下楊森制藥簽訂全球獨家許可和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和商業化西達基奧侖賽。此后,傳奇生物總將西達基奧侖賽成功出海的主要原因之一歸于其與強生的合作。“這一切既非偶然也非運氣,背后的邏輯正是傳奇生物秉持的‘InChina,ForGlobal’國際化發展戰略。”傳奇生物方面稱。
據強生財報,西達基奧侖賽2023年的銷售額達到5億美元,其預期西達基奧侖塞2024年的銷售額將超過10億美元,年銷售峰值高達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