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持續推出便利中外人員往來舉措,釋放何種信號
外交部領事司7日發布,為進一步促進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擴大免簽國家范圍,對瑞士、愛爾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除了免簽國陸續增加,外國友人來華期間的支付便利性問題也得到了改進和提升。
我國還將持續推出便利中外人員往來舉措的表態,包括近期中國對外免簽國家持續增加、支付便利性不斷改進提升等等具體舉措,釋放哪些信號?或將帶來哪些預期?特約評論員蘇曉暉帶來分析解讀:
特約評論員蘇曉暉:便利人員往來的舉措是在兩會外交主題記者會上宣布的,這個記者會是國際社會全面了解中國外交和對外關系的重要窗口,中外媒體提出問題,外長進行有針對性的回應,除了回應之外,中方也主動傳遞信息、放大信號,把記者會作為一個重要的平臺。所以當記者會宣布一些舉措和政策的時候,往往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舉措政策本身以及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同樣也關注背后的深層次的邏輯。
涉及便利人員往來的措施及背后的考慮,首先是中國再次強調,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關起門來是不可能發展的,開放包容才會帶來經濟活力。所以從經濟外交的角度來說,必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可能真正推動開放包容開放合作。所以中方看到人員往來的過程當中,航班少、價格貴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那么來華人員支付不便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那么現在相關的舉措都是針對已經對往來造成阻礙的一些因素。
同時中國會看到,開放包容意味著要提供更多的機會,所以針對一些歐洲國家的免簽政策,當然是希望這些國家的投資商、普通民眾能夠更親身地了解中國,看到中國的營商環境,感知中國發展的態勢。所以在這樣一些政策的保障之下,中外之間的往來會進一步密切,中國和世界之間的關系會拉近,會產生更多的具體的商機,中國企業也會有更多的走出去的機會。
而同時我們會看到中國在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當今世界仍然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也有個別的國家在搞脫鉤鍛煉。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強調開放包容態勢,強調合作才能發展,互利共贏才是各國之間的正確的選擇,以此來對沖當前所產生的這些負面的影響。強調開放型的世界經濟才是共同發展的基礎。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