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建立統一碳足跡管理體系,推動汽車產業實現“雙碳”目標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應充分發揮‘鏈長’作用,引導上下游產業鏈持續有效降碳,率先實現‘雙碳’目標?!苯衲耆珖鴥蓵?,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帶來兩份提案,重點關注汽車產業“雙碳”目標實現以及推進設立推行無障礙用車標準等。
李書福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汽車產品“低碳”優勢明顯,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9年全球第一,乘用車的平均油耗也在持續降低,商用車的電動化轉型“減碳”潛力較大。以上均為我國汽車產業提前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新動能。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汽車產業的低碳發展仍然需要政策保駕護航,建議盡快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并推動汽車產品碳足跡的國際銜接互認。
低碳發展仍需要政策保駕護航
基于對汽車產業長期的觀察,李書福認為,要推動產業的低碳發展,仍然需要政策方面的保駕護航。
“從國際視角來看,歐盟、美國等地相繼出臺‘反補貼’、‘碳關稅’等系列政策,給我國汽車產業全球化蒙上陰影。”李書福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汽車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對于企業層面和產品層面的碳排放核算仍處于摸索階段,碳排放數據來源廣泛且標準不統一,這進一步增加了短期內達到國際互認的難度。
同時,現行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下稱《積分辦法》)無法直接與碳排放體系銜接。這意味著,這份《積分辦法》并不能妥善解決我國汽車出口面臨的“碳關稅”等技術壁壘。而無法順利突破“碳壁壘”,就會直接導致我國的汽車出口和電池產品出口或將遭遇瓶頸。
除以上挑戰,李書福判斷,全國碳市場對汽車行業碳減排影響范圍及促進作用有限,因市場主體仍以發電行業企業為主,其他與汽車行業強相關的鋼鐵、有色、石化、化工等重點排放行業,雖然從2015年起持續對碳排放數據進行監控和管理,但目前尚未有明確將這些行業納入碳市場的計劃。如果不納入碳市場,這些重點排放行業碳排放成本壓力不足,在碳減排方面也不會有足夠的動力,從而影響本行業及下游行業的未來可持續競爭力。
此外,同一行業的碳排放數字化管理也呈分散性,存在缺乏行業標準或監督的現象。
建議建立汽車行業碳足跡管理體系
圍繞以上挑戰,李書福提出了四條建議。一是建立汽車行業統一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并推動汽車產品碳足跡的國際銜接互認;二是優先促進《積分辦法》與碳減排體系的銜接機制;三是建議加快出臺重點行業碳減排扶持政策,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并通過市場機制促進企業有規劃的碳減排;四是加強數字化碳管理工具的規范化管理。
李書福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品出口國,且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產品優勢明顯,為進一步擴大汽車產品的出口優勢,應對歐美國家的碳貿易壁壘,汽車產品急需成為2025年出臺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的產品之一。
此外,《積分辦法》與碳減排體系有效銜接后,也可以促進減排不足的企業更加積極地推動減排降碳,進而在全球碳博弈中打造中國汽車的低碳競爭力,補齊現階段國內汽車行業碳排放管理的短板。
李書福認為,政策對于推動重點行業碳減排的作用非常突出。因此建議在全國碳市場建設方面,擴大行業納入范圍,按照成熟一批、納入一批的原則,盡快將我國重點碳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特別是鋼鐵、鋁等重要上游關鍵工業原材料行業,可以有效促進汽車行業產品原材料階段的碳減排。
利用好金融和數字化工具
此外,為了擴大碳市場的參與者范圍,也可適時開放個人參與碳交易,進一步增加碳市場流動性,提升碳信用價值。
李書福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增強碳市場流動性,建議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框架,利用好金融工具,推出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產品,為扶持重點行業實施低碳轉型行動籌集資金。
同時,數字化工具的使用也是推動碳管理的途徑之一。李書福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可出臺本行業數字化碳管理平臺的建設標準及監督機制,加強碳管理平臺數據質量計量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平臺全過程信息采集和信息公開,持續提升平臺數據監測、采集、存儲、核算、校驗的可靠性、即時性及規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