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的好伙伴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平時我很重視閱讀時政和經濟類新聞,尤其關注證券財經類媒體的報道,證券時報一直是我獲取此類新聞的重點媒體之一。
證券時報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創刊于深圳經濟特區。相對于其他媒體,因其主辦者與創辦地的特征,使其既有官媒的權威性,又有超強的服務意識。前者體現在新聞策劃與報道上,后者反映于對上市公司的業務支持和信息披露等方面。
從與證券時報打交道開始,20多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溝通,早已成為相得益彰的好伙伴。隨著新媒體的日漸興起,盡管報刊的訂閱量日漸減少,但我依然保持訂閱《證券時報》。同時,公司高管以及相關工作人員也都在手機上下載了《證券時報》APP及時報旗下的新媒體《e公司》,閱讀報道或平臺推送的新聞已成為我們每天掌握信息的必備動作。
讀《證券時報》,可以拓寬讀者的視野。比如“時報觀察”特別具有前瞻性,對國內經濟現狀與趨勢以及各類資本(金融)市場的長期趨向作出分析研判,有很強的參考意義;比如“銳眼看市”傳遞專家學者的敏銳觀點,對我們貫徹全球化戰略的實踐很有幫助;再比如對重大新聞事件的深入解讀,可以有力幫助我們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拓廣度、挖深度、強效度。
全國“兩會”通常在每年一季度舉行,證券時報對此尤其重視,其所屬各大媒體平臺會前會對年度經濟工作特別是資本市場的發展進行深度回顧,會中除了對會議的重大活動和大會討論或審議提案進行報道之外,還會聚焦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的各種意見與建議,安排大量版面分主題進行深入報道。在我擔任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期間,每當會議召開前夕,證券時報記者總會主動與我聯系,了解我準備在會上提出哪些意見建議,從而謀劃相關報道。
2019年3月5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我在會前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撰寫并提交了《關于加快非處方藥進口審批的建議》,希望國家能夠通過進一步改革,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國內患者享受國外最先進的醫藥技術,延長他們的生命,增加幸福感,從而助力實現“健康中國”戰略。證券時報記者王一鳴結合總理工作報告中的承諾,圍繞我們公司投資升級傳統中藥以及創新藥的研發實踐,對我作了深度采訪,最后以《綜藝集團助力“健康中國”大戰略》為題,在《證券時報》推出大篇幅報道。2020年5月22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時報記者臧曉松認真研究我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建議》,結合我們公司從傳統產業向高科技產業轉型發展過程采寫刊發了題為《綜藝股份董事長昝圣達:為“芯”奔波用“芯”發展》的深度報道。2023年3月5日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這位記者又對我進行了采訪,結合我撰寫的建議,最后在報紙和新媒體上同時推出《全國人大代表、綜藝集團董事長昝圣達:鼓勵更多央管企業參與突破創新鏈》、《全國人大代表、綜藝集團董事長昝圣達:關照民企“夾心層”,提升融資便利性》2篇報道。這些報道刊出后,引起了國家相關職能部門與企業界的熱烈反響,這對所提建議的辦理與落實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可以說,證券時報一路伴隨著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上市公司的產業轉型升級,已然成為我們值得信賴的好伙伴。
30年光輝歷程,30年豐碩成果。衷心祝愿證券時報全媒體體現出更高的權威性、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